向恒说话的时候有意看了看杨晞,杨晞察觉,于是悄悄离开了屋子,腾出空间给他和赵淑瑞说话。
向恒在床边坐下,看着赵淑瑞道:“公主最近身体可好些了?”
赵淑瑞的注意力全在怀里的女儿脸上,拉着她的小手,笑得温柔慈爱,然后漫不经心地回答向恒。
“多亏有巺子在身边,最近下地走动已经不会头晕心闷了。”
“如此便好,这两个孩子,真是辛苦公主了。”
赵淑瑞沉默了一会,悠悠道:“每次看着两个孩子的时候,就会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赵淑瑞一直在看孩子,故而没发现向恒那副有话想说又难以开口的样子。
今日向从天召见向恒商量北境叛乱的事情,想到如今赵淑瑞已封了太子妃,其子又是皇太孙,大晋未来的皇帝,是时候为夫家的江山出力了。于是便让向恒回去说服赵淑瑞以大周嫡公主的名义写招安檄文。
向恒不敢推辞,故回到东宫就来找赵淑瑞。
他酝酿良久,终于开口,“宫里的人都说我们的儿子很有福气,既是大晋未来的皇帝,又延续了大周的血脉,孩子出生预兆着大晋即将开启太平盛世。”
听罢,赵淑瑞的笑容凝固了一下。
“要是真太平就好了。”
她倒希望她的孩子们活在太平盛世里,哪怕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好。可现实是大晋一片混乱,在南有她的皇兄分庭抗礼,在北有许多落草为寇的前周官员发起叛乱。她甚至认为向家天下撑不了几年了。
向恒忙道:“现在大晋虽然南北受敌,但我们的孩子出生后就不同了!”
赵淑瑞抬眼看着向恒,有点不解。
“北境叛乱的那些头儿,都是以前大周的旧臣,他们打着复兴赵氏的旗号到处作乱。但现在我们的儿子成了大晋的皇太孙,大晋未来的皇帝,他不仅是向家人,还有你赵氏的血脉,所以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叛乱?”
“公主,为了我们的孩子未来能够坐拥太平江山,不如就写一篇招安檄文,以你和我们孩子的名义去写,这样北境的叛乱师出无名,很快就能平定下来了。”
向恒三句不离他们的孩子,以为了让孩子坐拥太平江山的名义发出请求,言辞之恳切,令赵淑瑞难以拒绝。
“这……”
见她一副为难的样子,向恒继续道:“这天下迟早是我们孩子的,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平定天下,把一个安稳繁荣的江山交到他手上,这样他就能少吃很多苦。公主难道不想吗?”
赵淑瑞看着儿子的脸,心里挣扎得难受。
她很清楚,这篇檄文一旦发出去,意味着她彻底归顺向家,以大周嫡公主的身份承认向家王朝。可向家王朝未来都是她儿子的,她不想让儿子坐拥太平江山吗?
“我想的。”
自从她做了母亲后,她就觉得自己变了,变得一切以孩子为先,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事物都重要。她竟然希望大晋和大周永远像现在一样南北分治,既不用洛蔚宁牺牲,她的儿子也永远不会被清算,平平安安活到老。
她变得自私,变得没有底线,竟然想为了孩子背弃大周。然而自小到大接受的忠孝仁义教化又使她清楚这样是错的,它们像一道咒语时时刻刻折磨着她。
她该怎么办?
“容我再想想吧!”
夜里,孩子都交给奶妈和内侍照顾,赵淑瑞依然和杨晞相互陪伴就寝。
墙角一盏宫灯燃烧着,在偌大的寝殿里显得很是昏暗,刚好适合入睡。
床帐内,两人平躺而睡,被子刚好盖至脖颈。
杨晞正准备入睡,忽然听闻赵淑瑞说话。
“巺子,我好像明白了。”
“嗯?”杨晞闭着眼,慵懒地回了一声。
只听见赵淑瑞继续道:“我记得以前跟你说过,在认识你之前,我在宫里和姐姐们一直玩得很开心。她们心地纯良,而且都很宠我,就算后来开府成家了,也时常回宫陪我说话。但直到她们的孩子出生,一切就变了。她们变得不爱来找我,变得斤斤计较,变得口是心非。表面上姐妹相亲,实际上为了夫家在父皇和母后面前搬弄是非。”
“她们变得那么庸俗、可恶,我以前很讨厌这样的她们,也常常觉得很难过。直到现在,我有了孩子,我终于明白她们为什么变成那样了。”
杨晞听出赵淑瑞语气里的痛楚,缓缓睁开眼睛,偏头看她的时候,对方已流泪满面。她连忙转过身,搂着赵淑瑞。
“淑瑞,怎么忽然想这些了?”
然后,赵淑瑞边抽泣着,边把今日向恒对她的请求告诉了杨晞。
“我居然想为了孩子答应他。我害怕向家覆灭连累孩子,我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太平江山,我变得跟姐姐们一样自私、可恶。不,我比她们更可恶,起码她们没有背叛父皇,没有背叛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