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娘呀……”
“我的姐姐呀……”
“奶奶……”
又是一阵悸动人心的震耳哭声。
从此,尘归尘,土归土,彼此各看过最后一眼。
再无。
挂牵!
去了的人,安静地睡在了棺材里。
合棺之后。
又过一会子。
外村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们络绎不绝起来,五舅公公忙而不乱,一会儿喊着威严的口号:“……亲朋吊唁,家属谢礼!”
一会儿,有些人就会过来找一下他,伏在他的耳朵压低了声音问他一些具体事物上不懂的细节。
唐若奶奶的丧事。
后勤那一块,针头线脑、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各种杂物大多都是由唐若的三堂婶顾红娟来操持。
该从老唐家人屋里拿的,就拿。
该找村里人借的,就借。
而。
灵堂这一大摊子事,则是五舅公公统筹安排。
大到棺材的位置摆放,入殓的时辰,小到一盏守灵灯的位置,一根白蜡的尺寸型号,都会有人过来问他。
五舅公公就是权威,此时,他的话,和那些写在本子上的村规民约一样,对在场的所有人,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家有千口。
主事一人。
五舅公公早就安排好了,哪些人接待外村前来吊唁的客人,哪些接待本村的,比如,唐若奶奶的娘家——老伍家的人来了,特别是辈份最大的伍佑礼,该谁陪同,这些安排了。
往村外选好的墓地上,运送沙子、红砖、水泥,并负责挖掘墓道砌墓的人——安排了。
出殡的时候,负责抬棺材下葬的人——安排了。
灵堂上该摆放什么物件,出殡那天该准备的纸马、纸牛、花圈、轿子、电视,金童玉女,元宝祼子香烛纸钱等等等等,规格数量——安排了。
孝男孝女们身上的孝服,腰系的麻绳,出殡时拿的哭丧棒该用哪里的柳木——安排了。
量米的升与斗、插蜡烛的香钎子,孝子该捧,该拿的遗照、该抬的装迷魂汤的汤罐等等,也安排了……
可以说,该安排的大小事情,五舅公公基本上都滴水不漏的安排了。
如果有医生,用每秒计算亿万次的ct机扫描一下五舅公公的脑袋,可能会惊讶的发现,此时,五舅公公的脑子,完全可以媲美一个高速运转的计算机cpu,每一个程序每一条信息都在他的脑子里过漏并分析了,然后瞬间再计算出最佳处理方案与结果。
太厉害了!
这样的人,没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历练,是不可能做到既通晓本地四处的风土人情,又能八面玲珑地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事情,打点好前来吊唁的各路人马的关系的。
在五舅公公的安排下,老唐家人的礼数做得十分到位,让绝大多数前来吊唁的人,都挑不出老唐家人的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