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古朴。
灰瓦厚重。
走廊飞檐,小桥流水,依照地理顺势而为落成的这个小小景点,每天倒颇有一些游人,在此摄影留念,流连忘返。
主要是免费。
每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秦皇宫的门口,都会渐渐聚拢一帮大妈在那儿跳舞。
音箱的大喇叭叫得十分卖力:“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每一天我都要祝你快快乐乐……”
大妈们的业余生活,很丰富。
小城的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的走进了人民群众中。
范云东逛西逛,逛累了,就到万里桥上坐一会儿。
顺便,看看南来北往的客人。
看看哪一位。
更像桥下的游鱼。
饿了,就到桥头的万里香米粉店,去吃米粉。
万里香米粉店宽敞的店面,从里到外摆了十几张四方的八仙桌,每张桌,都配着两对长木凳。
店门两旁挂着一副紫檀木对联:万里飘香喜迎八方来客、千古留名笑送四海亲朋,上面横匾上是——宾至如归。
木头是好木头。
对联是好对联。
古色古香的木联上雕着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完全符合国人心中的寓意与审美。
对联两边墙上的砖缝里,各挂一根大木头橛子,上面挂着一串串风干了的蒜辫,红辣椒串、黄澄澄的大玉米棒子等农作物。
寓意丰收、吉祥。
米粉也是好米粉。
好吃。
有络绎不绝到店里吃米粉的客人为证。
虽然是米粉店,但品种绝不是那种用筷子一夹就断的广东米粉。
这儿的米粉就跟这儿的劳动人民一样,很有韧劲。
都是石磨米粉。
粉有米粉、切粉、红薯粉。
配粉的有锅烧、牛肉、火腿肠。
配食装在收银员桌上的食品筐中,有油条、麻团、大烧饼。
另有一张桌子,摆着七八个白瓷碗,里面盛着卤水、黄豆、蒜茸、豆角、海带丝、辣子麻油、萝卜丁等可以自由添加的配菜。
据万里香米粉店那个满脸和气生财,自称已在这里卖了祖孙三代米粉的老板讲。
“话说,天下米粉出桂林,桂林米粉出兴安!”
范云边点头表示附合,边大口大口吃粉。
“老人们常说,米粉,是以前秦将史禄,奉秦始皇的军令,解决征岭南的大军粮草问题,并决定在兴安开凿灵渠时所发明的。”
有人愿意听,万里香的老板就愿意讲。
“据说,那些秦兵秦将都是吃面条子的陕西人,吃不惯咱这边的大米,史禄就找到军需官,两个人一碰头一商量,就决定把大米当白面来磨,来加工制作。”
“听说是的,但不知道是真是假。”范云插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