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母亲。
让自己的儿子去相亲,已经是她能做出的最大的试探了。
而现在看来,一场相亲并没有什么用。
至少路行对这个付总,确实是情深,似乎几头牛都拉不回来了。
路行是独生子,姚兰女士和路柏良都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当然,这个孩子的表现也异常的优秀。
路氏家教极正,家风温和,但不失严谨。
路柏良是个保守的君子,他对自己儿子的最低要求是,品德一定要立得正。
在利益诱惑前得像青松般挺直。
原则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溶在血液里的铁律,即便无人监督时也恪守不渝。
行得正,立得直。
姚兰女士极其赞同路柏良先生的理念。
一个人不论怎样,品德方面必须要立得住,要知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如果连品德都没有,那就算不得一个人。
在拥有别的社会身份前,一个人首先得是一个“人”。
“人”字不过两笔,却最难写。
第一笔要如泰山压顶,沉而稳。
墨要饱蘸,笔锋需藏千钧之力,落纸时却只显三分。
这一撇要撇出风骨——太挺则傲,太弯则谄,须得像冷竹迎风,柔中带刚。
第二笔要似流水行云,疾而净。
捺脚不可迟疑,收锋不能拖沓,利落、气度——太重则浊,太轻则浮,须得如惊鸿踏雪,留痕而不陷。
事到如今。
姚兰女士已经无意再多做什么了。
在最初的崩溃和纠结之后,她辗转反侧,如今不得不释然并且接受。
父母不可能插手孩子的每一件事,更何况路行已经足够的优秀。
路行犯了原则上的错误吗?
没有。
路行对不起什么人吗?
也没有。
路行只是爱上了付薄辛,他们两个现在甚至是两情相悦的,尽管姚兰女士也知道,付薄辛绝对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但她依旧选择尊重儿子。
就像是路行初中的时候,姚兰女士尊重路行的决定,向庞家施压,逼的庞珲转学。
父母之爱在于托举,而不在于控制。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可也不能事事计,否则就显得冗余厌烦了。
姚兰知道,她应该做的是,把事情讲清楚,然后,把决定权留给孩子。
路行是个成年人,而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她固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爱上付薄辛,这条路实在是不好走。
可那是路行的人生。
得让路行自己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