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百官好奇,便是天子萧栋定眼一看见到亲弟弟在,也不免露出诧异之色,只不过大朝并非他兄弟二人闲谈之所,萧栋并没有先询问萧璨,而是照礼法规制逐个听取各部所奏之事。当问及御史台时,才看向弟弟道:“御史台今日可有事要奏明?”
萧璨执笏板出列,一言一行端得规矩守礼,全然没有素日骄纵胡闹的模样,着实令众人意外。
随后便听得他朗声奏报道:“回陛下,御史台确有事要奏。”
“你且讲来听听。”
“是。启禀陛下,陛下指派御史台裴中丞查探的两桩案子都已有了眉目,而涉及户部尚书秋山及其子甘州别驾晏梁之案则需派监察御史去往甘州。臣弟与符中丞商谈数日定下一合适人选,是为殿中侍御史柳放。此人性子果敢坚韧,不会轻易为权势所动,最适合眼下作为监察御史巡视甘州,查清户部尚书父子一案内情如何。故而臣弟今日特来奏请皇兄恩准。”
萧璨这番奏报条理清楚、字句斟酌,与他平日纨绔形象截然不同。
天子自是欣慰于胞弟这些时日的成长的,可听到柳放的名字却微微蹙眉,显然天子也听到了这几日京中疯传的流言。于是便道:“平日都是委派察院御史担任各州府巡察御史,这柳侍御既能得你与符卿首肯,应是有些才华本事的,不过在其位谋其政,殿院的官员到底比察院的少些历练经验,可还有别的人选?”
眼瞧着天子已有否定之意,萧璨却在此时恍若没听出来一般坚持道:“启禀陛下,臣弟以为…监察御史之职非柳侍御莫属。”
众臣倒吸一口凉气,许是没料到萧璨头次参加早朝,竟当众顶撞天子,也亏得他是天子胞弟素来受宠,才不至于此时便获罪受罚。不过文武官员中也有少数几人将目光投向正中禀事的萧璨身上,目光中或探究或阴狠。
天子仍是耐着性子问道:“为何非他不可?”
“这便是臣弟要奏报的第二件事。”萧璨握着笏板再次一躬身,这回声音更沉了些,“臣弟翻阅御史台众多卷宗,本是想查一查甘州往年如何,这一查却是发觉些许端倪。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户部尚书父子之罪虽未有定论,但能让一手无缚鸡之力的民妇不愿千里来京城告御状,可见有些事并非空穴来风。”
“说下去。”
“按照朝廷的规矩,各州府都有察院派遣出去的御史常驻府衙行监管之职。臣弟查到派遣去甘州府衙的御史名唤康志,是绥平七年的进士出身,与已故御史大夫温大人是同期中举的士子。按说这位康御史应是对此次甘州之事有所察觉,可臣弟却并未翻阅到他奏报有异,想来这其中必有什么蹊跷。为彰显陛下圣明公正,臣弟想请陛下下旨,将甘州监察御史康志调回京中,由柳放柳侍御统管甘州一应监察之责!”
萧璨字字铿锵,一来便要罢免一位州府御史,可偏偏他所言有理有据,便是在朝有心为那康志袒护之人此时也不敢贸然开口。
毕竟这告状的民妇都求到了御前,如今户部尚书父子都各自被停职看管起来了,康志这个监察御史多年未察觉出一丝端倪,这一点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往轻了说也是个疏忽渎职之罪,重了…便是明知故犯、监察御史欺上瞒下蒙蔽圣听,更是罪加一等。
萧璨将罪名按得死死的,自然是没人未康志求情袒护。萧栋也不是昏君,自然猜得出其中猫腻。不论是为了给初涉朝政的弟弟立威,亦或者是借弟弟之口趁机整治发作,今日他都不会再驳萧璨之请,连带着最开始指派柳放为监察御史的事也一并同意了。
如此,萧璨今日大朝这一番尽显亲王威势,也让人瞧出了他正经稳重的一面。他越是在众臣面前露脸,与他过从亲密的柳放便越是受人顾忌,毕竟没人想贸然得罪一个随便说两句话就能让人丢了官职的贵胄亲王。
而就在萧璨于朝堂之上立威时,晚些时辰才准备出门的裴玉戈却被人拦住了去路。
突然冲出来的女子奋力躲避阻挡她的仆妇侍卫,不管不顾地冲到了裴玉戈跟前,扑通便跪下连磕了几个响头。
“求王妃给奴一条活路!!”
【作者有话说】
(顶好锅盖)偷了几天懒哈哈,对不住追更的宝子们。咱玉哥下章要处理大舅哥塞给他老婆的小妾了(有点乱,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