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晨光初现,廊下一排红色的灯笼,远处宫殿建筑巍峨,气候凉爽,景色宜人。
想到涨了八倍的工资,心情就非常好。
这时,大庆宫西侧传来动静,洗清借着微弱的晨光一看,诧异后又觉得平常:皇太妃来了。
前朝在南,内廷在北,想要从内廷快速直达大庆殿,走大庆宫的后门最快。
皇太妃来后,没让大家行礼,只坐大殿外西廊下的一把椅子上。
一会儿,宫门口又有动静,皇太后和端王竟然也跟着来了。
他们也没让人行礼,只在东廊下坐着了。
洗清心想,要是大庆殿不是个九架九开门的大殿,廊下地方够大,轻轻松松能站两三百人,不然一会儿怕是都没地方站了。
殿里,早朝时皇帝和大臣都没有什么心思上朝,讨论的还是昨天的天幕。
昨天没有上朝的官员们听到讨论什么“天幕”,一边觉得癫,一边在怀疑。
卯时二刻初(5点15)一到,宋泓立刻下朝。
出大庆殿时,宋泓心情紧张又期待。
大臣们都出了大庆殿,站在廊下,皇太妃和皇太后端王他们,一起看向殿外的天空。
这时,黎明中亮光一闪,天幕真的又出现了:
【其实这也是赵文宗被划分到北赵的重要原因,区分北赵与南赵的,不止是疆域的大小,兵力的强弱,主要是制度的不同。】
皇太妃皇太后端王和他们带来的人都惊呆了。
尽管已经了解过,可第一次看到天幕的人,谁又能不震撼不吃惊呢?
新来的记录员,无论是东廊下的内侍还是西廊下的宫女,除了一人,全都惊呆了,忘记下笔。
洗清早就带着墨盒,快速提笔记录。
而宋泓和群臣激动的呼吸急促。
制度不同?
宋泓身为皇帝,自然知道赵国如今的制度又散又弱,隐患极大。可先祖两次变法都没有成功,他的孙子竟然成功了吗?
好厉害!
简直太厉害了!
站在宋泓旁边的参知政事忍不住道:“官家啊!你孙子变法成功了!他太厉害了!”
周围群臣们听到都跟着点头赞同:
“厉害!”
“太孙难怪能被称为千古一帝,说变法就成功。”
“官家有此孙,太让人羡慕了……呃!”
他们已经听清了天幕上后边的话:
【对,我们强悍的赵高宗上位后,她改革了政治制度,才让历史学家将赵国区分为北赵和南赵。】
廊下一群上百人,全都仰着脖子,望着天幕,像被施了定身术一样,僵住了。
他们全都是懵的,怎么从文宗母亲引出南北赵的不同,又变成南赵高宗是位女子了?
这……这!!!
赵高宗竟然是位女性?是文宗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