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四海升平,河清海晏,青史流芳,不世之功……
各种美妙词汇在绍治帝脑海中翻转,引得他喜悦至极,脸上更是堆满了笑容。
他不禁想,贾璋这个臣子,真是上天赐予大盛的文曲星啊!
朕之肱骨,莫过如此!
思及此处,绍治帝嘱咐陆英道:“准备两份最上等的赏赐,一份送去荣国府给贾爱卿的长辈,一份送去津海给贾爱卿本人。”
“送去津海的那份赏赐里,记得加上一份蟒袍,一条玉带。”
陆英惊讶地看向绍治帝。
蟒袍这种东西,只有王公拥有穿戴的资格。
昔年太祖高皇帝封赏东平、西宁、南安、北静四位郡王时,就曾说过“除此四王外,盛朝再无异姓王爵”的话语。
祖宗成法不可变更,陛下不可能封贾经略为郡王。
不是郡王,那就是国公了?
以陆英对绍治帝的了解,陛下他大概不会亲自封贾璋为国公。
但陛下他很有可能把封贾璋为国公的机会留给新君。
好让新君拿国公的爵位邀买人心,换取贾璋的效忠。
至于这份送到津海的蟒袍玉带,大概是陛下他老人家给贾经略的暗示吧?
陆英摇了摇头,不再继续思考这件事。
但派去津海宣旨的太监,已经被陆英默默地换成了徒弟黄宏。
在绍治帝阅读贾璋的奏折时,杨宗祯和叶士高也收到了贾璋的私信。
金米的成功,让这对师徒心中无比欢悦。
他们一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富足安乐,二是为了贾璋通畅光明的前程。
不知道陛下会怎样赏赐他的徒孙徒弟呢?
但是,不论陛下怎样赏赐贾璋,贾璋与杨门的未来都已经稳了。
因为,只要有贾璋在,只要杨门不作死,杨门就会一直在朝中保持着声量……
派系传承有序,后辈宏图大展。
这世上,哪还有比这更让人开心的事?
杨宗祯和叶士高都在庆祝这件喜事时喝醉了,绍治帝和太子殿下同样在庆祝这件喜事时喝醉了。
他们喝醉了,但贾璋没有。
他的头脑,一直都很清醒。
所以,在听到绍治帝赐他荫子名额与蟒袍玉带后,贾璋脸上挂上了难以自抑的欣喜。
但他心里,却保持着前所未有的冷静。
在供奉圣旨时,贾璋心中还在想,还好他现在不在京中。
要不然,就太树大招风了。
现在这样就很好。
他不在京中,即便有人钻营,皇帝与内阁也看不见他被人攀附的场景。
如此一来,上面的人猜疑他的几率就大大下降了。
还有那些风闻奏事的御史,在看不到他周边情况的前提下,更是找不到弹劾他的正当理由……
不过贾璋琢磨着,御史们大概也不会那么没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