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平只得一女,不免娇宠得有些过头,朕叫番子去查了,闺阁里的小姐,竟犯下好些污糟事,朕看秦思平的面子不与她计较,但她要配你,不妥当。”
那份操心,真有些父子至亲的意思。卢定瑜颇感意外,皇帝的移情,移到这份儿上,可见已是病入膏肓了。
他沉吟了瞬,“那依陛下的意思。。。。。。”
“朕给你挑了位好姑娘。”皇帝略倾过身,笑意漫至眼底,酝酿出真切的喜悦,“庄太傅家的小孙女与你同年,人生得伶俐,品性端直,才学也出众。鹤龄到底是大儒,家风严正,调养子女有方,朕瞧来瞧去,还是庄家小姐与你最为相宜。”
庄家人会读书,一门三代五进士,庄鹤龄在丞相阶上风光致仕,十来年过去,家族倒更比从前兴旺。若无旁的想头,着实是结亲的好对象。
“陛下为定瑜费心,实叫定瑜愧不敢当。”口上称谢,实则不置可否,“婚姻之事,向来由尊亲定夺,定瑜也是听从国公与夫人安排。”
这话叫皇帝脸色倏地一黯,卢定瑜见了,一副失言的惶然,忙要起身,“陛下恕罪。。。。。。”
“坐下,坐下。”皇帝压手按住他,摇头解嘲,“朕明白你的顾虑,姻缘讲究父母之命,该当的。既是父母之命,便不能单由徐国公说了算,焉知你母亲作何想?你放心,朕回宫便请黄仙人扶乩,听听你母亲的意思,她若属意庄太傅的小孙女,朕便做主,下旨给你赐婚,也不叫徐国公下不来台。”
皇帝身边有个姓黄的道士,年纪轻,也不知神通几何,总之甚合皇帝眼缘。不拘家事国事,皇帝凡有事拿不准,都要借他问鬼神。
皇帝想一出是一出,说及黄仙人,即刻便要传见。卢定瑜支开一线窗,目送皇帝风风火火的身影没入车里辘辘远去,深深呼出一口浊气。
“二公子。”门上吱呀的声响,探进一张白胖的笑脸,“咱家送您一程。”
正是先前接引他登楼的那位,作小厮装扮,实乃皇帝身边第一号权宦,司礼监提督郑续。
对着卢定瑜,郑续却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太监这等人,是完全依附皇权而生的,眼瞅皇帝这辈子难有子息,这位二公子虽姓卢,却是最似皇嗣的存在,郑续不知他将有多大成就,但好好奉承,总是稳赚不赔。
卢定瑜的婚事,皇帝上心,郑续也有自己的想头,他与秦思平不对付,于公于私,都更愿意抬举庄太傅的孙女。
一路下楼去,闲谈间郑续笑道:“二公子别怪爷爷霸揽得宽,秦尚书家的娇娇儿,确乎那什么。。。。。。跋扈了些。二公子亲见过秦小姐没有?”
卢定瑜不过牵一牵唇,仿佛事不关己,“先前未曾见,今日大约要见着了。国公夫人邀秦夫人与小姐过府,这时候回去,少不得打个照面。”
“哟嗬,这倒巧,可见爷爷替公子盘算得及时。”郑续眼梢一递,笑含深意,又模棱两可,“待见过真章,二公子若有什么想法,只管向咱家传话,不必拂逆国公爷的意思。闺中娇养的小姐么,小灾小病常有,人若不好了,秦家拿什么与公子结亲?小事一桩,公子别太担心。”
卢定瑜几不可查地一蹙眉,正好小厮将马车赶到楼前,便朝郑续辞了别,撩袍登上车。一缕怡然笑意在眼底烙了半晌,车帘子才落下,倏忽就散尽了。
马车循原路回,又上鼓楼下大街,行得略缓。卢定瑜忽而挪了挪身,吩咐前头小厮:“往东安门,去侯家铺。”
小厮讶然:“公子要吃点心?小的还是先送您回府,再另走一趟吧。府上有客,若误了时候,只怕国公爷怪罪。”
“这就去。”卢定瑜顿了顿,又添上句,“那铺子的点心哄抢者众,待你回府再过去,早就售空了。”
小厮暗自咂舌,愈发感到诧异,二公子是在向他解释?多稀罕的事。再无二话,忙驱策顶马打弯,往东安门的方向去。
侯家铺子有桩绝活,便是做内造样的点心,据说是先帝爷奶母出宫后置下的产业,得了独一份的特许,满京城都寻不着对手,每旬只一日兜售,哪怕价钱卖到寻常点心十倍,也总引得达官贵人竞相追捧。
卢定瑜对点心兴致寥寥,莫名心念一动,是想起粲娘,她赞过那点心好。虽说美人嬉笑怒骂,皆有风情万种,但他仍觉她笑起来最养眼。一盒点心,换他刹那的浅薄快乐,很值得。
到东安门外,侯家铺门前照旧热络,左近一溜的商肆却少有开门迎客的。皇城根儿下,灰青的高墙遮天蔽日,砖石缝儿里淌着积年的雨水,空铺门前残旧的酒旗游魂似地飘荡,透出腐朽的况味。
小厮买来点心,折回车上,见二公子冷着眼,把街坊四邻打量,便顺嘴感慨:“不单东安门,满京城的街市都逃不过,一年胜一年冷清,全是叫地动灾荒闹的。”
“不是灾荒。”卢定瑜调转开视线,把车帘一撂,淡声吩咐回府。
三年前几场地动,江山万里波及甚广,流民、饥荒、疫病,无数的银子拨出去,朝廷至今都未能缓过劲儿来。但卢定瑜却知道,京里的萧条全是人祸。司礼监打着宫市的名头满城搜刮商贾,若货主不甘做低价买卖,便要被苛以重税,背后有人撑腰的大商家尚能斡旋,余下的只得歇业,短短数年,京城商贩锐减,百姓苦不堪言,赫然是乱世之象。
马蹄声得得,卢定瑜阖眼欹枕车围,心思如藤蔓,无声地攀援至京城内外,乃至整个天下。
眼前闪过郑续先前的嘴脸,嫌恶地攒起眉。那秦家小姐究竟是何品性,他没兴致知道,但司礼监有脸说旁人跋扈,简直可笑。论跋扈毒辣,谁能比他郑续更堪当翘楚?
皇帝践祚十八载,论政绩是本烂账,弄权的本事倒一日比一日高。这些年,司礼监的职权甚嚣尘上,如今天下题本送呈禁内,不经司礼监的手,甚至摆不上台面商议。久不设丞相,也是有意分前朝官僚的权柄,票旨由几个名不见经传的翰林代拟,说白了,还不是任凭皇帝及掌权的宦官说了算。
内外朝彼此瞧不顺眼,皇帝看在眼里,却任凭他们斗法钳制,乐得坐壁上观。如今大权是叫皇帝握在了手里,江山呢?成了什么鬼样子?
回到国公府,他有意门前顿下脚。回头眺望海子,秋光下细浪粼粼,风致闲静,能叫人端平眉眼,总算将一点戾气抹散了。
正要进门迎上另一场虚情假意,树影间忽然踅出个影子,锦衣玉冠,雍容闲雅。
“要见定瑜兄一面,竟比见陛下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