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选中当时的世子呢,除了才干,可能也有世子父亲荣亲王爷早逝的原因。
而世宗皇帝在过继太子不久后便逝世,当今圣上登基,在群臣的谏议下尊世宗皇帝为皇考,而荣亲王改成皇叔父。
如今天下大定,当今圣上临朝十余年,大权在握,羽翼丰满,便动了重论生父尊号的念头。
只是圣上没曾想,他只是在朝堂上提了一嘴,立刻引起廷臣争议,而此事从初提至今不到一月,还有不少臣子在抗疏力争。
圣上被群臣这一番“围剿”后,反而更坚定重论尊号一事,君臣关系,也陷入史无前例地紧张。
圣上总不可能向臣子低头,但也不想一直这样僵持着。所以,打破君臣对峙的局面,便需要一些契机。
而不久之后的“十月朝”——郊祀,便成为此事契机。
圣上有意在郊祀祭祖时,追尊生父为皇帝。
但这个想法,要有人来替他提出来,这个人,还必须是在朝廷上有威望有号召力的人。
有威望有号召力,首辅沈震当仁不让。
可自此事在朝堂热议一月以来,这位首辅的态度却始终令人无法琢磨。
——因为,他不表态。
圣上自然不可能向首辅说情,那么,作为储君的太子,自然要急皇父之所急。当然,太子也不可能公然找上首辅,所以,只能借裴劭的身份来转圜。
十几年过去,沈震从翰林院一名侍讲走到如今一人之下的内阁首辅,可能许多人都忘了,当初他只是寄居在夏家的贫寒远房亲戚。
夏老将军心善,当初沈震母亲带他们兄妹投靠夏家时,夏老将军明知这门亲戚不知道得拐多少道弯才能扯上关系,还是给了他们一个落脚的地方,还让沈震与他的孩子一同上学堂。
后来,沈震才学凸显,夏老将军惜才,自己又只有两个女儿,便将他收作养子。可以说,沈震一帆风顺的仕途后面少不得夏老将军的扶持。
所以,沈震的儿子沈竟轩与夏敏的大姑娘王郁雾结亲,也算是亲上加亲。
也就是说,裴劭私下也是唤沈震一声舅舅的。
太子欲在王府见沈震,来之前,便让裴劭过来告知王老太师和王楚修此次安排。
王老太师作为两任帝师,也是当今太子的启蒙老师,他的立场很清晰。
但沈震的立场,就有些难以琢磨了。
太子自小被立为储君,深受圣上恩宠,可那是在二皇子长成前。二皇子如今年仅十五,可圣上已允他参政议政,若不是言官阻拦,年初贵妃意外流产后,圣上为了补偿贵妃,还有意加封二皇子为亲王。
在有太子的前提下对二皇子如此盛宠,怪不得朝臣私下多有猜测。
而当今贵妃,就是沈震的亲妹妹沈音。
沈震若是支持二皇子,情有可原。可他倚重的长子沈竟轩,又与太子派的太师府结了亲。
此举到底是不是在向太子表明立场?
其中深意,叫人实在参不透
第34章第34章我要嫁给裴劭
裴劭与王家父子在书房谈话的同时,王郁心正与沈震的小女儿沈玉瑶从屋内走了出来,欲往花园闲逛。
王郁心揽着沈玉瑶的手臂,边走边诉苦:“瑶姐姐哪里知道我的苦楚,明明是姐姐要嫁人,母亲偏要我也一起去听那教养嬷嬷说教”
夏敏一直觉得王郁心性子过分活络,只是平日她一撒娇,自己也舍不得责怪。也因此,那些贵女会的技艺,王郁心通通都是半吊子。而那些贵女不会的,譬如舞刀弄枪,她倒是一把好手。
担心小女儿将来在婆家吃亏,夏敏痛定思痛,这次请了宫里的教养嬷嬷,一方面是教大女儿一些夫妇相处之道,另一方面,也是借机规训一下小女儿。
沈玉瑶虽比王郁心大一岁,可也是家里最娇宠的小女儿。沈震后院清净,只有谭氏一妻,两人育有二子一女,所以对她这唯一的女儿是千娇百宠的。
不过沈玉瑶与王郁心却大大不同。
沈玉瑶举手投足都是标准的贵女风范,论礼仪,论学问,论琴棋书画,论女红刺绣,她在京城贵女圈中都是佼佼者。
就别说身份地位了,父亲是首辅,姑姑是贵妃,既是皇亲国戚,又是清流门第
说句实话,若不是沈家与王家结亲,沈玉瑶与王郁心大概也相处不到一块去。
不过,做了亲戚自然不同旁人。相处久了,沈玉瑶也颇喜欢王郁心单纯直白的性子。
自小围在她身边的贵女不少,可几乎看重的都是她背后的身份,艳羡的、嫉妒的、攀附的,看得多了,自然知道王郁心这种性子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