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晔一边听贾校尉诉说辛苦一边写信,贾校尉说的差不多了他的信也写好了。荀小将军让人快马加鞭将写好的信件送去晋阳,然后回来做贾诩的思想工作,“先生莫急,等过两日于夫罗被押解进京再做决定也不迟。到时若王司徒继续无理取闹,本将军便在满朝文武面前和他据理力争。”
占理就据理力争,不占理就无理取闹。
吵架而已,他长这么大吵过那么多架还真没输过。
现在就入主京师是真的不行,他也没那个资历当大将军,换成吕布来也不行。
为了不成为众矢之的被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朝廷还是得有个王司徒上蹿下跳当他们刷声望的工具人,不能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大将军会有的,地盘也会有的,所有的一切都会有点。
……
黄河北岸的河阳津,冀州来的匈奴骑兵驻扎于此,军营周围近百里的村寨都已被劫掠一空。
营帐之中,于夫罗烦躁的嘴角起了好几个燎泡,“有京城的消息了吗?”
“如果没有在京城耽搁,传令兵半个时辰左右就能回来。”副将脸上有道疤,表情也不怎么好,“单于,我们真的要听命于王允?”
虽然他也感觉跟着袁绍没前途,但是看京城的情况,那司徒王允也不是什么好鸟儿。
“再等等,再等等。”于夫罗深吸一口气,也不知道是安抚旁边的人还是在安抚他自己。
“我说过既然去了冀州就安心留在那里,现在可好,京城靠不住冀州也回不去,并州更是连碰都碰不得。”张扬苦着脸叹气,“留在冀州好歹能吃喝不愁,现在连养兵都得靠抢。”
这些天周围的村寨已经被抢干净,等营中粮草再消耗干净怎么办?
攻城是不可能的,他们就这么多兵,损兵折将去攻打注定攻不下来的城是得不偿失。
不对,是只有“失”没有“得”。
有安稳日子不过非要瞎折腾,你说你图啥?
于夫罗捏紧拳头怒目圆睁,“你闭嘴。”
张扬叹了口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被骂回来后哼哼唧唧继续当他的透明人受气包。
要不是被胁迫同行他才不愿意在这儿待着,瞪什么瞪,再瞪也不是他主动跟来的。
也不知道倒了几辈子的霉才被这个煞星给缠上,都说匈奴首领于夫罗是随他投奔袁绍,要不要睁开眼睛看看当家做主的到底是谁?
真要是随他投奔袁绍的话当家做主的应该是他,他不愿意离开冀州还会硬绑着他走吗?
好好的将领不做非要当丧家之犬,还拉着他一起当丧家之犬,真是无法无天、倒反天罡!
气死他了。
于夫罗已经焦头烂额,没空管张扬有没有生闷气,“要是王允真的靠不住……”
要是王允真的靠不住,那麻烦就大了。
他之前冲着袁绍的名望和张扬一起去投奔,到地方之后才意识到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和他根本不是一路人。
袁氏对董卓挥之即来招之即去最终却被董卓反杀,但是袁绍好像并没有从其中得到什么教训,对待偏远边地而来的武将依旧是藏不住的轻蔑。
既要用他还看不上他,看不上他还非要用他,这是什么道理?
难怪之前麴义走的那么干脆,他要早知道袁绍是这个德性他也不去。
千金难买早知道,好在现在跑也来得及。
于夫罗抓抓乱成鸡窝的头发,坐立不安怎么着都难受,于是拿起长戟出去发泄精力。
他是想带上亲信离开冀州,但是没想过会离开的这么仓促。
王允说中原将有大变,只要他能联合凉州军牵制住关中的朝廷兵马再在河阳津做出要进犯京城的样子,事成之后便以朝廷的名义正式册封他为单于。
中原会发生大变,并州也会重归七零八散,到时候他就能以单于之尊回到并州弄死休屠各胡的余孽拿回属于他的荣耀。
怪他被朝廷的正式册封迷了眼,联络完凉州军后二话不说就弃了袁绍率军南下,若是当时冷静些多想想也不至于落到如今这般进退两难的地步。
要是事情顺利那一切都好说,万一王允那所谓的大变没能发生,凉州军可以拍拍屁股撤回西凉他去哪儿?他连个能去的地方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