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小将军种田是专业的,说做示范就做示范。
小皇帝和杨太傅带上宫人去禁苑的农田,禁苑好长时间无人打理已经荒废的差不多了,这会儿天寒地冻万物不生,夏天的时候到处都是杂草跟荒山野林完全没区别。
现如今,荒芜的农田里,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拍着他带来的仙人恩赐犁给周围人演示。
怎么说呢,略显违和。
他们小将军应该挽弓执槊纵横沙场,或者指点江山傲视朝堂,不管怎样都不是拉着犁和人讲这犁如何灵活如何轻便如何均衡稳定还好看。
荀小将军可不管什么违和不违和,他带来的东西就得他来做示范,除了他没人能思路清晰脉络分明的讲出曲辕犁的所有优点。
这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是神物胜似神物,务必让太傅知道这东西到底能多有用。
至于旁边的天子……
虽然天子什么都不懂,但也凑活着听听。
技多不压身,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宫里没有犁,荀晔为了能更好的演示新犁的优点还特意带了民间常用的长直辕犁,对比着更能显示出新犁的优势,“陛下,太傅,这是目前民间耕种时用的犁。这犁在平坦的农田中耕作尚可,在山地丘陵处使用回转困难且费力,所以南方很多地方有耕犁也没法用,当地百姓甚至还在用锄头来耕地。”
点评完长直辕犁的缺点,然后就是他们闪亮登场的曲辕犁,“您再看这张曲辕犁,犁辕由长直改为短曲,犁身可以摆动,轻巧灵便利于回旋,不光能节省人力畜力,在南方那些高低起伏的小块水田中也能用。”
荀小将军推着新犁绕一圈,然后招呼旁边的宫人上手亲身体验两种犁的不同。
可惜陛下年纪太小太傅年龄又大了,不然让他们亲自上手才最能感受出区别。
小皇帝不觉得他亲自上手哪里不妥,看着宫人低声讨论两种犁的手感跃跃欲试,“朕也可以扶犁耕地。”
耕种乃天下之大命,立春时天子要在籍田礼上带领群臣犁土耕田,皇后也要带头采桑养蚕,不然宫里也不会有农田和织室。
今年春天朝中正乱,立春的时候也没有举行籍田礼,不知道过完年开春会不会举行。
他长那么大还没碰过耕犁,太傅也不像能耕地的样子,万一举行籍田礼也不会有人特意过来教他,拿到犁也只能干愣着。
趁现在有懂得耕田的小将军在他多学学,免得到时候一丢丢他们爷儿俩的脸。
他是天子,绝对不能让天下人都觉得当今天子是个连耕犁都不会用的傻子。
小皇帝目光灼灼,“小将军,朕可以试试吗?”
荀晔看看守在旁边的杨太傅,得到杨太傅的准许后立刻将犁梢交到天子手上,“曲辕犁轻便省力,陛下您看,这个小东西叫犁评,是之前的耕犁上没有的。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深耕浅耕都行。还有这犁壁,不仅能碎土还能翻耕的土推到旁边减少阻力。”
小皇帝以前没耕过地,上来就用曲辕犁的话待会儿再用长直辕犁可能推都推不动。
都试试,都试试才知道哪个好。
荀晔等小皇帝上手便放他自己玩,然后退到杨彪跟前用数据来说话,“太傅,这犁颍川今秋耕种时已经用过,先前耕种都得二牛一人一犁甚至二牛二人合作推一犁,如今只需一牛便能开耕,而且耕地的速度比之前快了至少三成。”
速度变快,同样时间内能耕的田就会变多。
民间想要靠种地活命一家至少要有两个劳力,而两个劳力最多能耕一百亩地,百亩的收成也不过三百石。
换成曲辕犁主需要一个劳力和一头牛,耕种效率大大提高,亩产量会不会有变化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只要耕种的农田足够多,就算亩产量不变也不耽误总产量变高。
现在可不是后世那种连犄角旮旯都能开发出来的情况,汝南、南阳两郡是人口最多的郡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多也不过是超过了两百万。
两百万人,甚至不是两百万户,还是一整个郡的人口。
后世人口过千万的城市都超过两位数了,过两百万的城市更是遍地都是,虽然那是因为生产力上来了才能养活那么多的人口,但是也能证明他们现在对土地的开发离极限还远的很。
可惜化肥农药只能借助现代科技才能造出来,不然就算没有高产粮种亩产量也能哐哐往上涨。
土法制肥聊胜于无,回头颍川那边有成效他就再把资料给太傅也送一份,能不能推广开来就看太傅的了。
荀小将军掰着手指头给杨太傅算账,“一张曲辕犁能节省一牛,还能壮劳力干活的速度变快,太傅想想天底下有多少能耕种的劳力,再算算天底下有多少能耕种的农田荒田,您说这犁值不值得推广至大汉各州郡?”
杨彪面色凝重的在心里默算,这边还没算出个子丑寅卯,那边小皇帝就松开犁梢欢快的喊道,“值得!特别值得!”
“太傅太傅,您来试试,仙人赐下的这个新犁真的很省力。”小皇帝跑过来将他们家太傅拉过去,“您试试,真的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