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不这么觉得,“他都拥立新帝了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荀晔顿了一下,没法反驳。
主位之上,荀爽脸上难得没了笑意,“根据冀州传来的消息,行凶者为都官从事朱汉。朱汉因为早先韩文节为州牧时慢待于他所以心怀怨恨,近日得知韩文节要离开冀州想要迎合新任州牧袁本初,所以擅自发兵将之截杀。”
荀谌自认对袁绍还算了解,非常笃定的下结论,“袁本初重名,应当是那朱汉自作主张。”
袁本初想称霸一方不可能不知道名声的重要性,或者说,就算他没想称霸一方,以他当年宁可守孝多年也要养起名望的行径来看也不会明晃晃的杀韩文节全家。
韩文节已经让出冀州,如今无权无兵一无所有,杀他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带来无穷的祸患。
即便非要杀,让士兵假扮成贼匪半路截杀也好过直接派州郡从事下手,这简直是上赶着给别人送把柄。
当然,如果因为拥立新君不成恼羞成怒索性破罐子破摔那就当他没说。
“朱汉已被袁绍处死,但是不管怎么解释此事都和他脱不了干系。”荀爽皱起眉头,“当初韩文节让出冀州便是怕惹火烧身,如今让出冀州也没能逃过一劫,即便命令不是袁本初所下,他也逃不掉治下不严之过。”
荀晔竖起耳朵听着,听到这里不由小声嘀咕,“既然袁绍的名声臭了,那我们是不是能想法子拿下冀州?”
仔细琢磨琢磨,虽然还没吃下并州就去打冀州有点着急,但也不是不行。
州牧要掌握一州大权首先要做的是和本地世家打好关系,尤其是冀州不像并州可以纯靠武力降服,在没有把握同时应对所有世家发难的实力时更得拉拢世家。
汝南袁氏是天下第一的世家门阀,韩馥吃亏就亏在冀州的世家大族偏向袁氏。在本地世家几乎都站在对面的情况下,州牧之位他不让也得让。
代入韩馥本人去想,他可能是这么想的。
沮授的支持最多能代表一个家族,他才能平平声望平平,既无称霸之心又无驭下之能,谁知道沮授私下里是不是已经向袁氏投诚?
荀晔煞有其事的点点头。
这就是配得感不足,感觉自己什么都配不上,所以才让袁绍轻轻松松拿下冀州。
不像他,他配得感超足,天底下就没有他荀明光不配得到的东西。
张辽坐正身子,努力不引人注目的噗呲噗呲,“别说了,大家都在看你。”
荀晔立刻正经,擦擦眼角不存在的鳄鱼眼泪,“袁绍真不是个东西。”
所有人:……
他们来并州好几个月,荀小将军的能耐都看在眼里,荀爽也不会再当他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儿,于是直接将人点出来回话,“明光,你怎么看?”
如今这局势什么都可能发生,敢想敢说是好事,他已经老了,将来还得靠年轻人。
荀晔缩缩脖子,没被点出来的时候可以躲,现在被点出来就不能再和刚才一样背后蛐蛐人。
还好他不怯场,要是换个怯场的面对这种场面那才叫地狱。
荀小将军背后蛐蛐人不成反被点出来不得不走到前面大声发言,张文远满怀敬佩的目送他起身,同时庆幸自己刚才说的不多,不然这会儿可能脑袋空空什么都说不出来。
冀州看上去好像能打,但是让他说为什么能打怎么打那就算了,他只是个听命行事的武将,也就比吕奉先聪明一点点,让他越过诸位谋臣瞎叭叭他可能会把脸丢光。
不像他们家明光,怎么说都好像有道理。
荀晔硬着头皮出列,他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人物预备役,心里再慌面上也得保持淡定。
于是乎,满议事厅的谋臣武将都听到了他们荀小将军一本正经的讲“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
袁绍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名不正言不顺,他们有朝廷印绶名正言顺,此一胜也。
袁绍夺冀州时曾和公孙瓒约定事成之后瓜分冀州,如今占据冀州却不想履行诺言,他们并州没干过这种缺德事儿,此二胜也。
袁绍污蔑天子谋立新君,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他们并州忠孝仁义俱全,此三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