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宴之后,荀郁随王四娘子一道入席。
此时并不如何讲究男女有别,两边席面不过一墙之隔,时不时能听到那头传来王澄的朗声大笑。
荀郁听着那笑声,不由道:“使君真是豪迈不群。”
王四娘子哈哈一声,那声气竟不逊色父亲:“阿耶今日高兴呢。又是一年平安归来,还见到这许多旧友。”
刺史领兵,王澄都督幽州军事,乃半个武官。且幽州北接鲜卑,又是兵戈征伐之地,王澄惯于点将练兵,脾气火爆,很有些武将风范。虽与时下讲究的名士风流并不相和,只因今日来的本都是与他相交之人,便越加放肆不羁。
“虽说今日少了那些穷讲究的,不过我却听闻那凤凰郎也来了呢。”王四娘子给荀郁夹了块花饼,“往日不曾在意,这回问了才知道,原来他年年都会来拜访我阿耶。难不成凤凰郎对幽州也有见解?不是我瞧不上阿耶,我可不觉着阿耶跟凤凰郎像是一路人。”
荀郁的筷子僵在半空。
她也不知原来荀煦跟王澄还有交情,只因王澄上一世早便死了。
就在这时,写兰悄悄过来,俯身在荀郁耳边道:“果如郡君所说,那两人有事。这还在王家院内呢,那杨三就动手动脚起来了。”
荀郁道:“王澄可以过去了,只他一人。叫荀六看着点,别叫事情闹大。”
写兰领命退下。
“阿郁,你发什么呆?”
荀郁回神,看向王四娘子,居然有些犹豫起来。
王澄的正妻、王四娘子的亲母出身武威贾氏,脾气与王澄不相上下。二人自有一番故事,却十分俗套:贾氏与王澄关系并不融洽,成婚乃父母之命,说来无非世家联姻罢了。成婚之前,贾氏有一青梅竹马,便是那杨家的杨三。因王澄常年在外,贾杨二人便将那旧年的交情拾了起来。
荀郁此行倒也无甚大计划,便是要向王澄揭破此事而已。
虽说贾杨二人伤风败俗,王澄自己却也不干净,他在幽州另外养了一个,以妻相待,连儿女都有了一对。此事贾氏也有所察觉。
这般你来我往的,此番撞破,纵然是两头狮子对上,也不会有人想将事情闹开。
然而上一世未有这出。
年后元日大宴上,那杨三一杯毒酒送王澄下了黄泉。后来王家才发现贾杨二人之事,认定此乃奸夫杀人,又私下逼死贾氏,穷追猛打将杨三下狱,王杨彻底结下死仇,贾家也一身晦气,三家再无往来。
王家乃太子一党,杨家却是皇后母族。两家原本同气连枝,唇齿相依,只是中间隔了两条相当的人命,是再无人能拉下这个脸。
事情表象之下往往另有一番道理。杨三那杯毒酒实非他所为,不必说,自然是长公主出手。既叫杨家受了打击,又令王贾两家因杨家之故疏远了太子,计策虽简单,效果却奇佳。
虽说后来荀郁嫁给太子,长公主也曾感慨过当初不该做得这么绝,然而人无先知,只看眼前,这一手实在精彩绝伦。
荀郁想要干预此事,又不能动作太明显,且眼下对宫中也插不上手,才将目光放到今日。方才她便是叫了随自己入府的荀六前去布置,争取提前事发,以免事情走到无可挽回的那一步。
荀六是个面甜心黑的,叫他去做这种事必然滴水不漏,手到擒来。荀郁本想去看个热闹,却又想到王四娘子肯定要跟着自己。
有四娘子在场,其实更易稳住局面,对荀郁来说是有好处的,只是那场面想必不会好看——尤其对王四娘子来说。
看着王四娘子无忧无虑的笑脸,荀郁暗叹一声,道:“我只是觉着这花饼实在甜美,竟不知冬季里哪里来的鲜花?”
王四娘子复又开怀,兴高采烈地向荀郁介绍起来。
罢了罢了,万一她跑去又撞上荀煦了呢?可不敢再惹她的眼了!
事后再听荀六禀报,说是那贾氏与王澄大吵一架,却果然并未闹开,只是王杨二人从此结下梁子罢了。
这般风平浪静到了元日前朝夜中,长公主带荀郁进宫赴宴。
太极殿前灯火通明,灿若星河。鼓乐齐鸣之后百官贺拜,舞乐翩翩。
托长公主的福,荀郁的坐席位置无比崇高,一抬头便是皇帝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