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乒乒乓乓乒乒乓乓嘿有人敲门嘿有人敲门是什么歌 > 第 9 章(第2页)

第 9 章(第2页)

“右手,是你自己选的路。”杨正的目光锐利如鹰,直直刺入她的眼底,“后果,你自己承担。”

“从今晚开始,训练计划全部调整。”

“白天,主练右手!发球、接发球、基础相持、衔接跑位!体能教练配合,强化右手肌肉群和协调性!强度,给我拉到她能承受的极限!”

“晚上,”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何杨,“跟我回家。看录像。”

回家?看录像?何杨愣住了,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不仅同意她用右手打,还要……带她回家看录像?

“至于混双……”杨正看向张凯和教练组,“战术重新设计。解何杨定位调整为辅助控制型,右手主接发球和过渡,制造机会,减少左手发力搏杀。关键时刻,允许她用左手,但必须严格限制次数和强度!张凯,你的进攻责任要加重!有没有问题?”

张凯看着何杨绝望中带着一丝希冀的眼神,又看了看杨正不容置疑的目光,重重点头:“没问题,杨指导!我会承担更多!”

杨正最后看向何杨,眼神复杂难明:“记住,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右手打不出来,或者左手伤势因你强行使用而恶化……后果,你清楚。”说完,他不再看任何人,转身大步离开了训练馆。

5。

地狱模式,升级!

白天,训练馆成了何杨右手的“刑场”。

从零开始的右手:曾经灵活的左手此刻只能带着护具旁观。右手持拍的感觉无比陌生和笨拙。发球绵软无力,线路单一;接发球判断失误频频;相持球更是失误连连,球拍仿佛有千斤重。

极限特训:体能教练为她量身定制了右手专项训练。枯燥到令人发狂的挥拍练习,手腕负重训练,协调性障碍练习……汗水浸透了一层又一层训练服,右手手臂酸胀得几乎抬不起来。

混双新定位:与张凯的配合模式彻底改变。她不再是那个灵动的刺客,更像是一个笨拙的工兵,努力地用右手为张凯创造进攻空间。失误很多,场面一度很难看,但张凯没有丝毫怨言,耐心地配合,鼓励她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而夜晚,则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

杨正那套冰冷空旷的房子里,第一次在夜晚亮起了属于解何杨的灯光。没有温情脉脉的交谈,只有书房里巨大的投影屏幕和堆积如山的录像带(或硬盘数据)。

杨正化身最严苛也最专业的战术分析师。

对手研究:他调出新加坡大满贯潜在对手的资料,尤其是那些右手将的录像。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暂停、回放、讲解。“看,这个日本选手,反手拧拉后的衔接习惯是侧身正手,右手这边的空档很大……”“这个欧洲选手力量大,但步伐偏慢,右手位回追是弱点,用快节奏调动他……”

右手专项:他找出历史上著名的右手选手比赛录像,分析他们的发球特点、步法移动、衔接习惯。“模仿这个落点,右手发球到这个位置,结合你左手的假动作迷惑……”“右手接发球别想着直接拧,先稳搓一板,控制住旋转和落点,让张凯上手……”

混双战术重构:他重新设计“组合”的战术板。如何在何杨右手主控的情况下,最大化张凯的进攻火力?如何利用何杨残存的左手能力作为奇兵?线路如何跑?轮转如何更高效?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演、优化。

沉默的专注:整个过程中,杨正的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直指核心。他的眼神专注而锐利,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球台上的方寸之地。何杨则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父亲倾泻而出的、凝聚了毕生心血的战术智慧。她拿着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偶尔提出疑问,杨正会言简意赅地解答。没有父女温情,只有教练与队员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尽管动机不同)而进行的、高度专注的脑力激荡。

书房里,只有录像播放的击球声、杨正低沉的分析声、何杨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窗外沉沉的夜色。那块冰冷的手表,静静地躺在书桌一角,屏幕暗着,仿佛暂时失去了“监视”的意义。

6。

深夜,训练结束。杨正开车送何杨回宿舍。车厢里一片寂静。何杨疲惫地靠在副驾驶座上,右手因为高强度的训练而微微颤抖,左手腕在冰敷后依旧带着隐隐的胀痛。她看着窗外飞逝的霓虹,脑海中还在回放着刚才分析的战术画面。

“把后座的单词书拿过来。”杨正目视前方,忽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车厢里显得有些突兀。

何杨愣了一下,依言拿过那本厚厚的SAT词汇书。

“Unit7,前50个词,现在背。”杨正的语气不容置疑,“到宿舍前检查。”

何杨:“……”她默默翻开书,借着车内昏暗的灯光,开始机械地背诵那些生涩的单词。车厢里只剩下她低低的、带着疲惫的背诵声。

杨正专注地开着车,侧脸在路灯的光影下显得格外冷硬。他没有看她,只是在她卡壳时,会冷冷地提示一个单词的开头字母。

车停在宿舍楼下。何杨合上书,低声汇报:“背完了,杨指导。”

“嗯。”杨正应了一声,没有多余的话,“上去吧。明早六点,力量房。”

“是。”何杨推门下车,身影融入宿舍楼的阴影中。

杨正没有立刻离开。他坐在车里,点燃了一支烟(很少见的动作),红色的烟头在黑暗中明灭。他看着何杨宿舍窗口很快亮起的灯光(那是她还要继续完成少量作业的信号),又低头看了看手机屏幕上,助理发来的今日监测数据摘要——右手训练负荷极大,左手炎症指标稍有波动但未恶化,压力指数依旧高,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他沉默地吸着烟,冰冷的眼底深处,翻涌着无人能见的复杂波澜。录像带里的战术大师,车厢里冷酷的学业监工,此刻都化作了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消散在袅袅的烟雾里。他载着她驶过沉沉的夜,像一艘沉默的破冰船,在绝望的冰海上,为她强行开辟出一条布满荆棘、却可能是唯一的生路。而船上的女孩,正用颤抖的右手,紧紧握住了那柄名为“坚持”的剑,剑锋所指,是新加坡那片决定生死的战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