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笔趣阁 > 第三百六十四章 沙盘实操调集外援(第1页)

第三百六十四章 沙盘实操调集外援(第1页)

“走啊陈营,愣着做什么。”

202宿舍门口,警勤大队长周凯威满脸急躁的催促,陈默不是学院的人,墨迹两下没什么。

可战役大楼那边的电话,是打到他们警勤值班室,校长还在等着呢,他可没那个胆子。。。

林远站在雷达站顶楼的边缘,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吹得他衣角猎猎作响。火光早已熄灭,手稿化为灰烬,随夜风散入大地深处。他没有回头,却知道赵叔正倚在楼梯口抽烟,火星在黑暗中明明灭灭,像一颗不肯安眠的心脏。

“你烧了它。”赵叔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吹走,“那可是唯一完整的《时间诗篇》。”

“不是烧,是种下去。”林远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影,“有些东西,写在纸上会死。只有埋进土里,才能长出新的根。”

赵叔回头看了一眼控制室的方向,那里灯光昏黄,母亲还在守着主控台,小女孩已经靠在她肩上睡着了。怀表静静躺在她的掌心,铜壳上的蓝光时隐时现,如同呼吸。

“你说她是第十四人……可这系统原本不该有‘继承’这个功能。”赵叔吐出一口烟雾,“当年设计‘根脉’的时候,我们只考虑过技术延续??备份、重启、冗余链路。没人想过,它还能靠血脉和记忆活过来。”

林远转过身,目光落在他脸上:“所以你们失败了。不是因为机器坏了,是因为你们忘了问:谁愿意等?谁敢慢?谁能在所有人都往前冲的时候,停下来听一听身后有没有人掉队?”

赵叔沉默良久,忽然笑了:“你爸要是听见这话,准得说你太理想主义。”

“他也曾是个理想主义者。”林远轻声说,“直到他们逼他签字,让他亲手关闭第一代‘根脉’原型机。那天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了一句话:‘当国家不再需要等待,我就成了多余的人。’”

风忽然停了一瞬。

远处的地平线上,晨曦悄然撕开云层,洒下第一缕金光。就在那一刻,整座雷达站的地面微微震颤了一下,仿佛地底有什么庞然大物轻轻翻了个身。

林远眯起眼睛。

他知道,这不是错觉。

地下十三台震荡器同步率达到了99。8%,而第十四节点??也就是母亲所激活的那个坐标H-9??正在释放一种前所未有的谐波信号。这种频率不在任何已知谱系内,既非机械振动,也非电磁波段,更像是某种介于意识与物质之间的共振。

“它在学习。”林远低声说。

“什么在学习?”

“根脉。”他抬头看向天空,“它开始理解人类的情绪节奏了。焦虑、犹豫、希望、迟疑……这些原本被视为‘干扰项’的东西,现在成了它的养分。你看最近的数据吗?那些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为什么会突然唱起军歌?因为他们大脑里的‘时间记忆’被唤醒了。不是靠药物,是靠七秒的延迟共鸣。”

赵叔掐灭烟头,皱眉道:“可这不危险吗?一个能‘学习’的国家授时系统?万一它哪天决定多延十秒呢?或者干脆停止输出?整个社会运转都会崩塌。”

“那就让它崩一次。”林远平静地说,“如果一座城市不能承受七秒的停顿,那它早就该塌了。我们现在活得像个不停运转的齿轮组,谁都不敢卡一下,谁都不敢慢一步。可人不是机器,心跳本来就有快有慢,情绪也会波动。为什么我们非要强迫所有人活在同一根时间线上?”

赵叔没再说话。

他知道林远说得对,但他也知道,这个世界不会轻易接受“对”。

几天后,临江基地迎来第一批访客??不是调查员,也不是军队,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医生、建筑师、程序员,甚至还有几位退休的交通调度员。他们自发组织,带着笔记本和录音设备,要求加入“第七时间共修计划”。

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拉着林远的手说:“我班上有两个孩子,以前总被说注意力不集中。可自从学校试行‘七秒静默课前仪式’后,他们居然能完整读完一篇课文了。不是因为他们变聪明了,是教室终于有了让他们喘气的空间。”

另一位精神科医生则带来一组数据:在他接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83%表示“最痛苦的时刻”是“明明想哭,但必须立刻回到课堂或考试”。而在体验过三次“延迟共修”后,其中六人首次主动表达了自杀念头,并请求帮助。

“你们以为这只是关于时间?”林远在一次小型分享会上问众人,“不,这是关于尊严。一个人有没有权利,在接到噩耗时,不必立刻回复‘收到’;有没有权利,在亲人离世后,不用马上请销假条去上班;有没有权利,在说出‘我爱你’之前,先沉默七秒?”

全场寂静。

没有人鼓掌,但每个人的呼吸都变了节奏。

就在这时,控制台警报突响。

屏幕上跳出一条红色警告:**第十四节点信号强度异常上升,局部磁场扰动,建议立即进入观察模式。**

林远快步走进地下大厅,发现母亲正坐在控制台前,双眼紧闭,指尖仍贴在识别区。她的脸色苍白,额角渗出细密汗珠,像是在承受某种无形的压力。

“妈!”林远冲过去扶住她肩膀,“快断开连接!”

她缓缓睁眼,声音虚弱却清晰:“我没强行接入……是它自己找上了我。它在问我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它问:‘你要不要改写规则?’”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