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正如方不悔所料,大罗仙茶管的生意并不是只有第一天好,从那之后,几乎每一天客人都络绎不绝。
怕小秋和老王太累,秦云又雇了三个打杂的。
一个叫刘秋的小伙子,一个叫柳嫂的婆子和一个叫老孙头的老汉,这三个人分别负责跑堂、洗洗涮涮做家务和烧火劈柴。
如此一来,老王只负责采买和说书,小秋只负责沏茶,工作量减了大半。
但工钱,秦云一分不少给他们。
郑乾本想来个眼不见为净,把茶馆先交给手下去处理,他自己先忙活点别的,避开秦云的锋芒,省得被气的饭都吃不下。
可没用!
不来看看,他心里牵挂,照样吃不下饭。
于是他就这么每天坐在二楼厢房阳台,看着对面茶馆客人进进出出,便连下雨的日子,一天也能接待个六七十桌,差点没气出病来。
韩文和韩清秋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包公怒铡韩世美》的故事太受欢迎,很快就广为流传。
即便父女俩刻意避开大罗仙茶馆,不去看,不去管,甚至连那条街都避而远之,却始终无法摆脱秦云的影子。
因为不管他们走到哪里,耳边总是充斥着“韩世美”这三个字!
“瞧见没,那姑娘就是韩世美。”
“韩世美就长那样啊,也不是很美嘛!”
“韩家就是靠着秦家发家的,哪来的脸看不起秦云啊。”
“就是就是!谁都能看不起秦云,就他韩家没这个资格。”
“不守妇道,见钱眼开,呸!”
不光是被人戳脊梁骨指指点点,甚至,韩文有次和人谈生意,去酒楼吃饭的时候,竟然也听到了《包公怒铡韩世美》。
原来,一些说书人发现这故事受欢迎,特地去大罗仙茶馆偷师学艺,回来自己讲,而且为了更好的效果,很多说书人骂得比老王还狠。
“白眼狼”、“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什么难听说什么,一顶顶卑鄙无耻的大帽子,一点不嫌多的往韩家父女头上扣。
韩文当时脸就绿了。
和韩文同桌谈生意的人虽然不至于因为这种事就和他翻脸,但看他的眼神,也是三分鄙夷,三分嘲讽,三分提防。
“呵呵,那什么,我忽然想起来我还有点事,今儿就到这儿吧。”
“好好好,正好,我也得去半点别的事,韩兄,有空再叙。”
朋友们迅速开溜,有多远躲多远。
毕竟,一个忘恩负义,为了前途连女儿的婚事都能悔,还拒不退聘礼的人什么事都做不出来?
和这种人合作,指不定哪天就被捅刀子,危险啊!
名声败坏,连生意都受到了影响,从早到晚没一个好消息。
“老子要告他,老子要把他送进大牢!”
终于,韩文忍无可忍,气急败坏,一纸诉状递到了县衙。
方不悔新官上任,事情很多很忙,案卷堆了厚厚一叠。
每当主簿带着新的案卷过来,他都会烦恼挥挥手道:“放到那边,我待会再看。”
主簿拿着诉状没有动,笑眯眯道:“大人,有人状告秦云呐。”
他可是知道的,大人很关心秦云的动向,曾几次派人去打听秦云的事情,所以他才会在拿到状纸后亲自来找方不悔。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