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的这个是闲职,虚授,也就是说,有个名头,锦衣卫是不假,但是没有实权。
不过好歹是个官职,吴家不用服徭役,不用纳税。
吴家顿时欢欣鼓舞了起来,尤其是吴夫人,走路都带风了,因为吴俊给她请封了五品的宜人。
明朝的这个时候,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
无封无品叫娘子。
所以从现在开始,吴老夫人就不能叫“老夫人”了,应该尊称为“吴太夫人”。
戊寅,复立团营。朝廷和皇宫正式出孝了。
外面的情况在变,吴家也在变。
吴家在四月初三的时候,便举行了仪式,因为他们也到了时间,正式除孝,出孝了。
作为这一一年最大的一件事情,除孝十分隆重。
基本上称得,上亲戚的,当年老太爷去世后来参加葬礼的,都来了。除孝需要烧一桌“祭”,一般要准备八至十二个祭品:一个整鸡(烧了后,鸡头要朝上翘起),一个肘子或者一大块五花肉,一条鱼,一碗豆腐,一盆水果,一盆灶糖,一盆糕点,一盆其他菜等等。
另外,香烛冥纸更是不可缺少。
需要起一个灵堂,请了法海禅寺的十八位和尚念经,由一位法海寺般若堂的长老带队来的吴家。
般若,梵语音译过来的。
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
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这个般若堂里都是修行有成的大师,带队的长老更是一位有名的大师。
灵堂内的供桌由两张八仙桌竖排组成,上面放着许多纸糊的祭品。
正面靠墙壁是一座三层纸糊成的“大宅”,十分气派,是一个五进的大院子,还带着个花园,那里头甚至还有用纸糊成的指甲盖大小的“鲜花”和“青草”、“绿树”;两边分别是清一色的纸车纸马,纸轿纸人。
也有族人带来的祭品,一般就是一些冥纸,纸的金银元宝等物,放在供桌上,供桌上就摆放得更满了。
念了一天的经,在下午申时之后,佛事才结束,撤去供桌上所有供品,全部焚烧。
大师们给每人发了香烛,各人手持一柱香,站在大师们的身后,随大师们的念念有词,频频鞠躬作辑,亲属亦鞠躬作揖答礼。
佛事的最后一项是烧“房子”和“包裹”。
烧之前,所有来客都站出来排队,作为嫡长子的吴俊排有最前面,手持一水壶,边洒水,边围着纸房子和包裹逆时针方向转三圈,再顺时针方向转三圈,其他人跟在他后面,也一样逆时针转三圈,顺时针转三圈。
一位上了年岁的大师宣布仪式结束,所有人脱下外面套着的孝服,大师让吴瑛点火烧起了纸房子和包裹。
脱下孝服,也就宣告正式除孝了。
除孝的最后一项自然是所有人一起用膳。
大师们吃的是专门做的素斋,吃过饭之后就步行回去,这也是一种修行,临走的时候,吴俊在每一位大师的钵盂里都放了十两银子的善款。
而吴有为早就有所准备:他在每一位大师的钵盂里都放了一个十八菩提子串成的佛手针。。每个佛手钏下都带着一颗洁白无瑕的佛手瓜样式的羊脂玉。
他送的低调而有诚意,比吴俊的那个可要好多了。
大师们对吴俊只是礼貌的一合什,对吴有为却笑容满面的很。
无形之中,吴有为又压了吴俊一头,比他会办事,且心思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