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元根据许可证上的地址成功找到了自己的摊位。地方不大,大概只能摆下一张八十厘米长的桌子;好在位置不错,位于奥运村这条专门用于摆摊的商业街的中段,人流量不算好但也不会差。
街上有很多摊点已经陆陆续续支起来了,她左边是一家泰式咖喱、右边则是霓虹国的寿司,往四周粗略扫了一眼,还有印度帕可拉、摩洛哥烤肉串、新西兰肉饼……几乎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小吃。
肉串、肉饼的香味,和帕可拉在热油里发出的滋滋的响声可以让人瞬间食欲大开。
沈三元一边咽着口水一边沿着小吃街走,打探情况的同时,也想找到可以购买到食材的地方。
好在她的运气还不错,很快就让她发现了距离摆摊处不远的一条商业街。
这条商业街的商业化程度不高,虽有临街的小店,但大多是房东本人所售卖的一些杂货商品;更多的还是就地铺上一条毛巾、薄毯,挎着竹编篮筐沿街叫卖的小贩。
沈三元一一看过去,片刻后,在一个染着棕色短发、发尾还耐心做了微卷的老妇人面前停下了脚步。
“这个怎么卖?”话刚说出口,沈三元才反应过来自己现在已在异国他乡。
老妇人对她脱口而出的华语显然也很疑惑,不过似乎是遇到的外国人多了,她很熟练地拿出了解决办法——指了指和篮筐里的乌梅一起摆在地上的那张价格牌,用不是十分标准但很是流利的英文说道:“fifteen。”
沈三元比划:“十五欧一篮筐?”
也不知道老妇人有没有听懂,她点了点头。
沈三元从兜里掏出小布包,拿出十五欧递给她,又拎起那篮乌梅在她面前晃了晃,见老妇人毫无反应,猜测她领会到的意思是对的,于是提起乌梅起身走了。
回过头,老妇人没有丝毫异常地继续蹲坐在摊位上,看见沈三元,还微笑着冲她点了点头,她这才毫无心理负担地提着乌梅走了。
“语言不通真是麻烦啊……”
沈三元叹了口气,继续采购其他食材去了。
工牌上明确限制了她的摊位所能售卖的商品范围:卤味及饮品。她的初始资金不多,卤味暂时不考虑,只能从饮品入手。
这不,看到这篮新鲜、个大的乌梅,她立马就想到了一样饮品——酸梅汤。
现在正是F国的夏季,天气炎热,喝一口冰镇凉爽的酸梅汤肯定令人舒畅。
除乌梅之外,剩下的食材还有山楂、陈皮、甘草、冰糖,这些很快就买齐了,但沈三元还没急着回去,她又往几个售卖锅具的商店看了看,但几次都大失所望,正准备回去,突然在临街的玻璃橱窗看到什么,脚步一拐,立刻钻进了这家位于街角的商店,没一会儿就美滋滋地抱着一个大白瓷罐出来了。
东西都买齐后,这才回到了奥运村专门提供给她们这些小摊贩的住处。单人间,但需要和套间里的其他室友共用厨房。幸运的是,她们全都自带烹饪工具,除了处理食材之外的时间很少进入厨房。
回到住处后,其他房间都安安静静的,似乎空无一人,沈三元抱着买回来的食材直接往厨房走去。
先把乌梅洗净、去核,均匀铺在烤盘上,放入烤箱均匀慢烘。这个步骤有些繁琐、所耗费的时间也长,至少得烘烤一夜,时不时还需要翻动烤盘上的乌梅,以防烤干、烤焦,确保烤得均匀、干燥。
透过烤箱的门玻璃,看见乌梅皱缩、发干,颜色已经变得深黑后,这时再把山楂、陈皮、甘草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去除杂质。
制作酸梅汤的材料不多、过程也简单,味道的好坏几乎全看配方比例。沈三元上一次喝酸梅汤还是和师傅一起偷溜下人间的时候,师傅所教授的步骤、要点,她全都了然于胸,于是制作起来也是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把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加水,大火煮沸后改成小火慢熬,让干乌梅、山楂、陈皮、甘草的香味完全融入汤汁里。
眼看汤汁变得浓稠、酸味迸发,此时下入冰糖,稍微熬煮片刻后过滤掉渣滓。
接着沈三元拿来那个跑了好几家店才找到、并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动老板借给她的大白瓷罐,把冷却了的酸梅汤倒入里面,又把大白罐放进了一个更大的木桶里,往罐壁和木桶中间增添了大量冰块,用以制冷。
摆摊的商品准备好了,沈三元却犯了难——总不能直接把木桶搬过去。
虽然不是搬不动。
她往厨房扫视了一圈,又回到房间里看了看,最后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沾满了灰尘的小桌子。
用抹布把桌子清洗干净后,才发现它的木头表面早就被虫蛀得坑坑洼洼、左一个小洞右一个大洞,看上去不太美观。沈三元眼睛一转,从床上把还没用过的床单抽了出来,盖了上去。床单的质量不算很好,图案也是最简单的蓝白格,但这么一收拾,桌子一下变得好看了不少。
都收拾妥当后,沈三元一个人搬着桌子连桶走出了宿舍区,到快看到人了,才佯装体力不支,找了个热心的路人帮忙一起把桌子抬到了摆摊的地方。
周围的摊贩早就开始营业了,不大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看上去很是热闹。
沈三元也赶紧把木桶搬到桌子一侧,接着把征得管理员同意后借出的一摞纯白陶瓷碗放在一旁,随后又拿出了一张硬纸壳做的价格牌挂在了木桶上。
价格牌上写着两行字——
第一行是:冰镇酸梅汤
第二行则写着对应的英文:IcedPlumDr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