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编制还遥遥无期,不过沈三元因为入职食堂的关系,顺理成章入住体育局的职工宿舍,成功解决了住宿问题。
一大早,天还未亮,沈三元就为昨天承诺的灌汤包忙碌了起来。
还是和昨天一样的流程:和面、擀面皮、做馅,包包子。
不过和普通包子不一样的是,灌汤包的面皮更为讲究,在和面上称之为“三硬三软”,即三次加水、三次贴面,多揉、多摔、多晌,这样做出的面皮筋韧光滑、洁白劲道,既不漏汤,也不粘锅,还能很快蒸熟。
接着将鲜美的肉冻与馅儿料一同裹进爽滑筋道的面皮里,放入笼屉用大火蒸熟即可。
原本以为还要等上一会儿才有食客光临,没想到沈三元才把包好的包子放进笼屉,就有一个男生急匆匆赶了过来。
余一宏一边手忙脚乱地把衣服边从裤子里拔出来,一边急不可耐地朝还未冒气的蒸笼上张望:“灌汤包,是灌汤包吗?”
沈三元点头:“刚放上去蒸呢,还要等十分钟。”
余一宏“哎”了一声,也不找位置坐下,站在一边,一只手肘靠在窗口的台沿上等着。他的左手握着乒乓球拍,不紧不慢地变换角度转动着手腕,又拿出一个小白球在球拍上颠来颠去。
沈三元好奇地问道:“你们平常训练的时间都这么早?”
“哪能啊。”余一宏回答,“规定的时间是八点,但耐不住这些人一个比一个卷。像熊新,现在应该已经在操场上跑完十圈了。女队那些人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跟拼命三娘似的……”
“——余一宏,你又在说我们女队什么坏话呢?!”
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孩子迈着大步走了进来,在窗口前站定,双手抱臂面色不善地看着余一宏,直把他看得连连告饶:“我哪敢说你们坏话啊,夸你们勤奋呢,半夜刚从外地回来,一大早又起来加训了。”
随后走进来的一个个头不高,脸蛋圆圆,像个软乎乎的小汤圆似的女孩子闻言不免有些惆怅:“不刻苦不行啊,要被青训的小孩子打下去了,难怪人家都说‘天才出少年’,这一t?趟见到的少年天才真不少。”
余一宏倒很乐观:“不错不错,后继有人了。”
几个人正闲聊着,就闻到一阵若有若无的肉包子香味飘来。
余一宏眼尖,立刻指着锅上正冒着浅淡白烟的蒸笼兴奋地直喊:“冒烟了冒烟了,是不是可以吃了?”
沈三元摇头:“还得再等一会儿。”
三人不免有些失望。
但很快,白烟越来越明显,飘来的香味也越发浓郁起来。
那是一阵不太浓烈的麦子香,浅浅淡淡,在这日光不甚清晰、带着点儿寒意的清晨却变得十足诱惑起来。
骆艺汀喉头动了动:“这次做的包子用的面粉质量好像挺好的。”
艾菁一眨不眨地看着锅上的蒸笼:“我好像闻到包子里肉汤的香味了……灌汤包,有满满的肉馅,还有一汪热乎乎的汤汁,好馋,好想吃。”
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沈三元揭开了笼屉的盖子。
伴着袅袅升起的热气,一个个洁白光滑、圆润胖乎的汤包呈现在了眼前。
沈三元朝他们问:“要几个?”
余一宏抢先答道:“来一屉吧!”
“一屉里可有五个。”
“放心吧,能吃完!”
等笼屉端在了手上,余一宏才知道沈三元为何会多问了那一句。无他,上面摆着的灌汤包个头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这对余一宏来说完全不是负担,与之相反的是美滋滋的满足感——又可以吃个滚瓜肚儿圆了!
他立刻拿起筷子伸向其中一个灌汤包,脸和手一同用力使劲往上一提,却见整个灌汤包像灯笼一样立了起来,却又很快“duang”的一下落回在了蒸笼的垫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