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昀从宫里回到王府,这才有空了解他离开这大半年发生的事。
八月交址国王暴毙,太子李杉继位,然而几个兄弟都不服气,同时起兵造反,争夺王位,小小的交址境内被几股势力搅得腥风血雨。
新王李杉向大楚镇南关守将郭克戎求援,希望能够协助平定叛乱,之后愿意向楚国俯首称臣。
镇南关守将郭克戎向朝廷上疏,请示是否要出兵。朝中一派大臣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收复交址的机会,主张可以出兵,齐王项愉也认为可以出兵,并且主动要求去镇南关督战。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宣明帝跟百官商讨数日,决定出兵交址,协助交址王平乱。
交址在四代十国时还属于中原王朝疆土,在后汉时期独立称帝,脱离了中原王朝,如今有机会收做附属国,对宣明帝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这意味着将来史书上会记载他一笔。
所以他同意了主战派的请求,答应出兵。并钦点齐王项愉去镇南关督战,项愉在镇南关迄今未归。
项昀听到这里,和商无咎对视了一眼,两人脸上都不约而同露出了苦笑,跟交址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那完全就是一帮养不熟的白眼狼,趁早远离的好。
项昀叹道:“可惜当时我不在,否则无论如何都要劝阻父皇出兵。”
商无咎道:“去吃点亏也好。”
项昀说出自己的忧心:“我们尚且自顾不暇,却还要帮交址打仗,难道不怕金国得到消息趁此出兵,届时南北双线开战,楚国哪有财力人力物力去支持两场战争?”
商无咎道:“皇上应当也考虑到了,他可能觉得交址战场不大,随时可以撤回镇南关内,应当不至于影响大局。”
“但战争哪有那么简单,是说停就能停的,那可是成千上万人的调度,吃喝、粮饷哪样不得花钱?”项昀有点想不通自己那皇帝老子是怎么想的。
但他知道项愉主动要求去镇南关督战,是为了刷军功。
这几年项昀在结盟、剿匪、赈灾、整顿治安、买马等事情上刷了诸多功绩,朝中大臣皆看在眼里,连皇帝对他的态度也跟从前不一样了,这让项愉产生了紧迫感。
他虽然比项昀多了母亲、儿子以及父皇偏爱的优势,但争储的天平还是在向项昀这边倾斜,他得设法为自己多赢几个筹码才行。
马上就要年底了,项昀也没有休息,回京的第二日便去上了早朝。
项昀将自己的西域见闻做了一次简短的汇报。表示最大的遗憾因为赶时间,没能去北庭谒见回鹘王。
但他在高昌拜见的那些王公贵族都对中原王朝兴趣浓厚,项昀认为可以派遣使者出使回鹘,邀请回鹘使臣出访大楚,增加两国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
宣明帝道:“那明年便遣使者出使西域。晋王此番去回鹘买马,表现远超预期,理应嘉奖。晋王想要什么赏赐?”
“儿臣想在洛阳创办一所医学堂,让太医署的太医们去教学,为更多有志于学医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项昀觉得是时候将师父的医术发扬光大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宣明帝笑道:“晋王所要赏赐都别具一格,你想要一所医学堂,年后便建一所吧。”
“谢父皇隆恩。”项昀顺便又提起了马匹的安置问题。
宣明帝知道他的意思,便道:“崔尚书,朕思虑良久,还是决定将晋王带回的这些马送往冀州与并州,京畿的骑兵营暂且搁置一下吧。”
这个命令让崔铸猝不及防:“启奏皇上,那些马皆已送往京畿骑兵营,骑兵营的将士们都已经练上了,还要收回吗?”
宣明帝也不多做解释:“收回来吧,以后有了马匹再议。”
负责京畿戍卫的殿前司都指挥使赵啸出列:“启奏皇上,请皇上三思,戍卫营刚刚完成骑兵营组建,将士们士气正旺,每日训练都异常刻苦,如若就此解散,臣担心会打击将士们的士气。”
宣明帝道:“谁让你们解散了?骑兵营依旧存在,只是马匹延后配发。”
赵啸追问:“不知何时才能重新配马?”
宣明帝道:“待下一批马自西域买回来时。”
项昀听到这里都忍不住抬头看了宣明帝一眼,因为他并没有跟自己说过再次买马的事,不知道是空头支票,还是真打算再去买马。
赵啸不敢再说什么,但表情可以看出是不甘的,因为不好跟骑兵营的将士们交代,骑兵营没有马,算什么骑兵呢?
蔡钦在一旁插话:“皇上圣明!如今金国势大,当务之急是增强北线战力。这些马匹的确该送往边疆前线。”
蔡钦有些幸灾乐祸,他一开始就反对扩建京畿骑兵。扩建京畿骑兵是崔铸和赵啸一力促成的,因为骑兵的粮饷几乎是步兵的两倍,且每一匹马每年的粮草配给金额也不少,这其中的油水大着呢。
项昀并不插话,这事虽然是他劝说的皇帝,但也需要皇帝自己同意,他就不去做这个出头鸟了,免得被人记恨,这个时候不宜树敌太多。
宣明帝道:“此事就这么定了!众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要奏?”
兵部尚书崔铸道:“臣有本要奏,昨日收到镇南关送来的捷报,游骑将军郭破阵一月前于交址境内取得一场大胜,歼敌一千有余。”
宣明帝问:“我方损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