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
——留心你身边的坏情绪
某高校有一位毕业生获得某知名企业的面试机会,企业对其简历非常满意,只差面试了,并且看来有很大的胜算。
面试当日,他的闹钟居然没响,等他赶到对方公司的班车等候点,班车早已开走了。这已经糟糕透了,为了能按时赴约,他不得不打车横穿了整个城市。当他狼狈不堪地到达时,距面试的时间只有两三分钟了。他心急火燎地一脚踏进电梯,此时超重铃居然响了……他看了看表,叹一口气,正抬脚准备出去时,一个穿正装的女士却匆忙走进电梯,无意中踩到了他的脚上。这时,还没来得及等她道歉,他控制不住地大喊了起来。
当他带着几分余怒和懊恼坐到会议室里时,门开了,站在门口的,就是那个刚踩了他脚的女士。这场面试的结果,不言而喻。
失败者或许并非真的如他们抱怨的那样缺乏机会,抑或是命运捉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个坏的开端,常常让我们心浮气躁,进而影响事情的发展,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让我们更加气急败坏,然后事情就失去控制。就像故事中的求职者,原本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就在他的坏情绪的引导下丧失了。他的失败,正是因为他没有学会好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试想,一个连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好的人,我们能期待他管理好一个团队或是一家企业吗?
一、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及主要表现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按其起因,不良情绪又具体表现为情绪反应过度、情绪反应不足,以及情绪不能接受或难以控制3个方面。
(一)情绪反应过度
张某,是某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少言寡语,但周围的同学能从他冷漠和充满敌意的目光中,感到此人难以接近。一天,因一点儿小事与外班一学生发生冲突,大打出手,还动用了凶器,使对方致残,被开除学籍。事后了解到,该生在中学期间曾受过校园暴力的伤害,从那之后,他对任何人都抱有敌意,凡是他认为有意伤害他的人,他马上会产生企图报复的愤怒情绪,以致最终酿成恶果。
1。愤怒
愤怒是人的基本情绪反应,从程度上可分为不满、气恼、愤怒、暴怒、狂怒等。上例中张某的行为表现已远远超出了引发愤怒形成的客观起因的强烈程度,面对自己的愤怒情绪无法自控,实际是过去经历被伤害遗留下来的仇恨和愤怒情绪的一种转移,也称为迁怒。结果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如何解决呢?曾经有过被伤害经历而常有愤怒情绪的人,应主动找心理老师进行心态调整,早日解脱愤怒的阴影;表达过激和方式不当者,应学会采用心理调节的方法,缓解自己的冲动情绪。
2。焦虑
考试前的焦虑几乎是每个学生都曾经历过的。焦虑情绪本身并非是一种情绪困扰,这里所说的,是指自身的焦虑程度已经构成对学习和生活的不良影响或干扰。应该说,适度焦虑有益于个人潜能的开发。如果一个人没有焦虑或是焦虑不足,就会导致注意力涣散,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所以,无论是听课还是课下自习,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焦虑。但是过度的焦虑,往往又会使人过度紧张而产生注意力分散和工作学习效率降低。
焦虑情绪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情境性焦虑、情感性焦虑和神经性焦虑。情境性焦虑又称为反应性焦虑,指包括由于面临考试、学习压力、当众演说等外界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焦虑情绪;情感性焦虑是指担心预期发生的事,对自己的过错感到自责等引起的焦虑反应;神经性焦虑则是指由于情绪紊乱、恐慌、失眠、心悸等心理和生理原因引发的焦虑。克服焦虑的方法是很多的,主要有放松训练方法,改变认知方法、角色训练方法等。
3。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是指当事者在某种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在应激状态下,往往会伴随着多种负性情绪。例如,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着恐惧、震惊、厌恶等;应激状态中还可能同时附加着痛苦、敌意、惧怕、失望等情绪感受;所以应激状态实际也是一种消极的不良情绪。
(二)情绪反应不足
在心理学课上,老师让每位学生写出近一周来自己每天的情绪状况,然后进行课堂小组的交流与讨论。讨论结束时,一名学生谈了自己上完此课的感受:“我这一周情绪都特别的不好,很郁闷;只有今天,我感到很轻松。因为我听到小组中很多同学都和我同样郁闷,所以我感到轻松了……”他的话还没讲完就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笑。
大学生的情绪反应不足主要表现为忧郁、冷漠等情绪反应。
1。忧郁
忧郁是一种愁闷的心境,表现为没有**、忧心忡忡、长吁短叹、话语减少、食欲不振等生理和心理反应。忧郁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较为普遍。例如,有些学生因为无法面对学业竞争和学习压力,或是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而陷入忧郁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无法体验到快乐,行为活动水平下降,回避与人交往。严重者还伴有心境恶劣、失眠,甚至有自杀倾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忧郁情绪与抑郁症(Depression)相互既有联系,又有质的区别。前者属于一种不良情绪困扰,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调整;而后者则属于精神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冷漠
冷漠同样是一种情绪反应强度不足的表现,表现为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的消极状态。处于冷漠情绪的大学生,在行为上常表现为对生活没有热情和兴趣;对学习漠然置之,无精打采;对周围的同学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人的冷暖无动于衷;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教授形容此情绪状态的学生是无欲望、无关心、无气力的“三无”学生。冷漠是一种对环境和现实的自我逃避的退缩性心理反应,它本身虽然带有一定心理防御的性质,但是它会导致当事者萎靡不振、退缩躲避和自我封闭,并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克服冷漠情绪,首先要从建立责任意识入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应开展人际的交往,积极投入生活和学习中来。
(三)不能接受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