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传媒行业就业分析 > 第二 信息准备(第1页)

第二 信息准备(第1页)

第二节信息准备

名人名言

人生的重大转折通常以信息的形式出现。

——毕淑敏

案例

小张是某校应届毕业生,因为对行政管理有浓厚兴趣,所以在大三期间就开始关注有关公务员考试方面的信息,并买了一套公务员考试用书自学。他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早准备,多留意,机会总是会有的。有一次,他从报上获悉,国家将在近几年内有计划地从高校选拔一批优秀毕业生充实基层,他预测不久肯定会组织招考,因而准备得更积极。大四上学期末,尽管复习紧张,他仍坚持每天搜集信息。有一天,当他获悉国家机关公开招考公务员的信息,点击该网站时,却怎么也进不去,于是就想到了校就业指导中心。凑巧的是,校就业指导中心已经把这次招考的所有信息下载下来,报名表、报名须知全都打印出来了,以供毕业生查询复印。这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最后,小张及时办理了报考公务员手续,由于平时准备充分,在笔试、面试过程中均表现出色,被国家某机关正式录用为公务员。

小张显然是个有心人,他善于发现信息,并能够尽一切所能让信息为己所用。在实际求职过程中,毕业生一定要做个有心人,一是处处留心,及时做好记录,如某一条信息中的单位名称、地点、联系方式、需求什么样的人才等;二是时时用心,及时做好知识、能力及考核、面试方面的准备,及时分析处理所收集到的信息,碰到困难及时寻求帮助等。

当今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信息,就业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关系到求职择业的成败,可以说就业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就是信息的竞争。然而,现在有许多毕业生缺乏信息意识,不知道要了解什么样的信息,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解就业信息,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就业信息,许多人因此陷入困惑之中。大学毕业生要提高对就业信息的审视,学会收集、分析和使用它们,为自己在择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创造条件。

一、就业信息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形势、市场人才需求量、个人就业力等因素,还取决于掌握就业信息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在信息时代,能够及时、准确、广泛地了解和掌握就业信息,就能获得主动权,从而迈出走向胜利的第一步。

毕业生需要准备的就业信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就业政策信息及相关规定

就业政策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就业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可以分为国家就业政策和地方就业政策。国家就业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而制定的就业行为准则,包括就业体制、程序、时间等。例如,国家对不同地区生源大学生的就业政策、特殊情况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有关大学生就业的鼓励政策、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制约政策等。地方就业政策是各地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宏观政策范围内制定的适合本地区需要的就业行为准则。例如,吸引本地区急需人才的优惠政策,对外地大学生源流入本地区的政策及相关的人事代理、户籍制度等。[1]

大学毕业生只能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所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职业。收集、分析就业政策信息,可以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导向性建议,从而使他们的求职活动更加“有的放矢”,更有效率。

(二)劳动用工制度和相关法规

劳动用工制度是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在就业准备阶段就要对我国的劳工制度及劳动法有所了解,学会用这些法律规范来保护自己,以求能够安全、顺利地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就业形势信息

大学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对近年来我国整体的就业形势进行了解和分析。一般来说,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人才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规格和质量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转型的时期,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这是社会总的需求形势。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区性差异,不同地区的人才需求量不平衡,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单位和乡镇企业等急需大量大学生,而大城市却人才饱和。随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就业鸿沟”的出现,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特别是2013年,全国将近有700万大学生毕业,而就业岗位却在一定程度上较之前有所减少。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学生们要理性分析,把握正确的择业方向,可以将眼光放在一些人才竞争相对不是很激烈的地区和单位,以提高择业成功率。

(四)人才需求和岗位招聘信息

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往往会根据单位建设和发展的需求,提出招聘人才的标准或岗位准入条件,并会向求职者介绍单位和岗位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前景。大学生要仔细分析这些具体信息,全面权衡利弊,从而可以作出较为适合自身的选择。

(五)求职考试信息

目前来看,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采用人事考试的方式。作为毕业生,一方面要及时关注用人单位的招考信息,及时报名参考;还要努力学习有关考试内容的知识和技巧,认真备考。

二、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和途径

搜集就业信息是择业的基础,是走向用人单位的桥梁。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也就意味着获得了就业竞争的主动权。大学生要想获得就业成功,就应该把握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积极、主动搜集各类就业信息。

搜集就业信息应力求做到“早”、“广”、“实”、“准”。所谓“早”,就是搜集信息要及时,要早做准备,不能事到临头临时抱佛脚。所谓“广”,就是信息面不能太窄,要广泛搜集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就业信息。有的同学只注意根据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搜集有关地区、行业和单位的就业信息,使自己放弃或忽视了有关“后备”信息,在求职遇挫时感到无所适从,造成被动。所谓“实”,就是搜集的信息要具体,用人单位的地点、环境、人员构成、生活待遇、发展前景、对新进人员的基本要求、联系电话等各方面信息掌握得越具体越好。所谓“准”,就是要做到准确无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人才,在生源、性别、外语水平等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都要准确掌握;另一方面,用人信息与商品信息一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你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过期的信息,人家是否已经物色到合适人选?这些都要搞清楚,绝不能似是而非。

搜集就业信息,一般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高校就业主管部门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