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识字和阅读教材的编写
一、联想字(生活经验词汇)活动及习作的设计
本研究设计的课程把识字学习分为认读、书写和应用三个层次。“认读字词”是指能够从文字符号中提取读音和意义[1]。“认读字词”的内容应该是儿童已经知道字音和字义的字,儿童日常身处不同的环境,会接触到不同的汉字,例如他们上街会接触到不同的车站或地铁站的名称,到超级市场会接触到不同商品的名称,到公园会看到各种标语等,而在儿童生活经验中出现的汉字,正是儿童最需要和最想学习的汉字。
本课程鼓励幼儿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及运用心理词汇。教师带领幼儿通过唱游活动熟习儿歌文本后,可按文本主题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幼儿口述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教师会板书幼儿口述的心理词汇,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能力以书写汉字或绘画的方式完成心理词汇(见图4。1)。
图4。1心理词汇评估习作示例
[風(风)、太陽(阳)、雲(云)、貓(猫)、雞(鸡)]
理念:生活经验识字
从上述习作可见,幼儿掌握儿歌文本的重点字词后,先口述与主题相关的字词,认读这些词汇,再在习作中加以绘画和书写。若幼儿未能想出任何心理词汇,可利用习作中的图画及教师的提问刺激幼儿的想象。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识字,幼儿认识这些字词后,马上能在交际中应用出来,尤其对于非华语儿童来说,勇于用中文与同侪交际,能增加运用中文的机会,提升听说的能力,并能帮助他们与本地人沟通,融入本地社区。另外,由于幼儿已经掌握这些字词的意义,学习字形和字音时便能事半功倍,将汉字的形音义作有机的结合。以下就本课程中的儿歌文本列举一些儿童口述的心理词汇(见表4。2、表4。3和图4。2):
表4。2低班课文及幼儿曾说出的心理词汇
续表
表4。3高班课文及幼儿曾说出的心理词汇
续表
按幼儿的不同背景,他们的心理词汇或会有所不同,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创设不同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教材,以符合幼儿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课程通过建构词汇网络巩固及扩大幼儿的心理词汇(见图4。2)。
图4。2词汇网络示例
[檸(柠)檬茶、開(开)、太陽(阳)花、米飯(饭)、蕃(番)茄]
二、词汇网络活动及练习的设计
理念:词汇网络
利用词汇网络,能帮助幼儿有系统地记忆词汇。教师可提供一个主题,例如“吃东西”,再请学生就该主题自由进行联想,例如“吃香蕉、吃番茄、吃青菜”等,通过分析学生的词汇网络,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心理词汇,也能以此制订学生学习的应用字词。应用字词是指能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应用字词,应用的媒介包括口头和书面应用两种[2]。幼儿通过日常生活掌握不同的概念,再通过口语表达这些概念,这些字词适合幼儿认读和应用,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口语词汇,编写一套适合幼儿学习的识字教材,正是本研究的目标之一。以下就本课程中的各类主题列举一些词汇书写及归类活动(见表4。4和表4。5):
表4。4低班课文和词汇书写及归类活动
表4。5高班课文和词汇书写及归类活动
三、部件教学教材设计
(一)什么是部件识字
部件识字法是通过对汉字部件的分析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3]。这种识字法是以汉字部件作为单位,教导学童掌握部件组合的概念作为识字的策略[4]。本课程于每一课均设部件识字的环节,幼儿通过拼合部件,了解汉字由不同的部件结合而成,而部件相同的字具有相同的属性,例如“林”、“桌”、“森”、“椅”等字包含“木”字部件,这些字的意义都与木有关。幼儿通过辨认汉字的部件,了解部件如何反映字词的属性和意义。以下就本课程的不同学习主题列举学习部件(见表4。6和表4。7):
表4。6低班课程中所包含的学习部件和包含相同部件的字词示例
表4。7高班课程中所包含的学习部件和包含相同部件的字词示例
(二)低班课程中所包含的部件
课程选取了一些表意功能较强的部件作为学习目标,例如“口”、“日”、“手”、“木”等,这些字都属于象形文字,同时是独体字,幼儿较容易从字符联想出字义,字词形象较为鲜明具体。此外,研究小组也选取了一些契合幼儿学习经验的部件,例如“口”、“米”、“虫”、“犬”等,配合食物、昆虫和动物等幼儿感兴趣的学习主题,故此本课程期望幼儿通过学习上述部件,认识更多包含相应部件的字词,从而扩大识字量。
(三)部件识字教学活动
1。部件拼合
课程按每一课的学习部件制作部件卡片,部件卡以投影胶片制作,每张投影胶片印有一部件。由于部分汉字以多个部件组成,例如“树”、“喉”、“森”等字,故这些汉字以三张投影胶片拼合而成。幼儿通过拼合部件卡片,通过触觉和视觉了解汉字的结构,使抽象的学习理念变得具体;又因为通过游戏学习,学习时能更专注。以下为一些运用部件卡学习的示例:
我是一个大苹果
我是一个大苹果,
个个孩子都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