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山说道:“市委和省委就此事推断的时候,想起来了一桩陈年旧事。
早前组织遭遇大搜捕,各处地方都遭到了破坏,不少外地同志,为了躲避敌人的抓捕,都跑到了冰城来。
市委方面负责了他们的保护工作,和转移工作,但是为了让他们在冰城可以隐藏下去,在目前被封锁的住所内住过。”
“这件事情很早,甚至在你住在这里之前。”
“确实很早。”
“那为何不直接告诉地址?”宁素商问道。
“因为当时大搜捕,组织方面草木皆兵,内部也出现了不小的问题,所以转移保护外地同志的时候,都是选择将他们眼睛蒙起来,其目的就是要保证,行动的安全。”
“所以他们不记得去的路,但是在房间内会获得视野,所以看过房间内的情况。”
“没错。”
“但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房间内不可能一尘不变。”
“所以盛怀安要求非常仔细的照片,恐怕就是为了方便辨认,想要确保万无一失。”
宁素商闻言又问道:“他们既然是被蒙着眼睛带到房间内,那么也不清楚自己被保护在什么地方,盛怀安怎么能如此精准,明白这一点?”
“虽然当时都不清楚房间位置,可是在房间内躲避的时间不短,可能会有一个大概的判断。”李万山解释说道。
“市委的意思是,盛怀安选择调查这里,甚至用这样的办法调查,就是当年在此处躲藏过的同志,意识到了大概的位置。
然后恰好也投靠了盛怀安,所以就提供了情报,让其负责调查这件事情。”
“初步推断是这样。”
“可既然是如此,在这里躲藏过的人,怎么可能知道这是组织的产业,又怎么可能支持盛怀安,做出如此的调查安排。”
宁素商觉得情报信息是不对等的,你可以说组织内出现叛徒,恰好在这里躲过,然后恰好现在投靠了盛怀安。
又恰好意识到了,当年躲避的大致位置,这些都能勉强说得通。
可是对方凭什么判断,这是组织的产业,又凭什么判断,现在还有潜伏同志在内?
这些说不通啊。
那些联络站,很多都是临时的,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不可能存在这么多年。
所以你说让其提供这样的情报给盛怀安,这本身就是说不通的,李万山也在里面住过一段时间,他知道这件事情吗?
不知道。
所以更加不要说,只是在里面,躲不过一段时间的人。
这样的解释说不通。
李万山现在没有办法给宁素商答疑解惑,他说道:“市委同志觉得现在,短时间内想要弄明白这件事情,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重点放在了照片上,如果寻着照片这样的逻辑出现,那么甄别辨认是少不了的。
而且在这个房间内住过的同志,除了我和目前被关押的人之外,都已经全部找到了,人数并不多,还有两人而已。
经过确认这两名同志,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值得组织信任,所以就只有临时在这里躲避过的外地同志,出现在过房间内。”
市委是推理不假但不全是空穴来风,是找了很多情报信息支持的。
虽然现在还是解释不通全部,但大概率也就只有这么一种可能,不然就不是说不通的问题,而是说都说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