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宁心里碎碎念个不停,下车后还是直接去了菜市场。
马玉书点名要的猪肉、排骨、猪脚都得买。
村里到镇山骑车要半个小时,现在一家人回了村里,买东西不如以前方便。
蔬菜可以自己种,这鱼肉就得全靠买了。
住在村里,想要每天都吃到新鲜肉是不可能了,不过家里有个大冰箱,一次买够一个星期要吃的肉食还是可以的。
手里有了钱后,叶宁买起东西来也不手软自己喜欢吃的排骨必须得多囤,牛肉也不能少,马玉书做的的土豆炖牛肉能把人香迷糊。
当然水果也不能少,如今正是草莓上市的时节,又红又大的草莓来上两斤,路边水果店有活动,三十八一斤的榴莲也得来上一个,这东西叶宁一家三口都喜欢吃。
还有就是零食,村口的小卖部主卖烟酒和调料,零食也就是一些辣条和小甜水。
叶宁爱吃薯片、牛肉干……零食店里扫荡一番,出来的时候手里就拎了满满两大袋子。
清点过车斗里的物资,确定没有遗漏的东西后,叶宁又开着车去了加工棉被的街边小店。
在网购发达的大环境下,做手工棉被的店铺生意一般,上次叶宁来买棉被的时候还和老板闲聊过,对方是祖传的手艺,有了机械压棉床后做一床被子快多了。
眼下这个时节,正是棉絮店的生意旺季,上次叶宁来时店里存放棉被的架子有一半都是空的,今天来的时候倒是满满当地堆满了。
棉絮店的老板满脸喜气地指着架子上做好的棉被对叶宁道:“有家人在乡下建了别墅,四兄弟呢,一人一层,光是棉被就定了十几床。”
老板这话一出,叶宁还没来得及出声呢,店里其他的客人就接过了话茬:“前两年那个事一出,手里有钱,老家有地的人都一窝蜂回家建房子了,这以后要是再有这样的事情,守着家里地,至少不会吃不上饭。”
长溪镇这种小地方,压根就找不出几个有钱人,这一家人风光回乡,无疑是镇上最近最大的谈资。
“这家人可有钱了,听说那大别墅光是装修就花了三四百来个。”
“听说爷爷辈是矿上的工人,早早就进城了,后来改革开放了,靠做运输起的家……”
见两人越聊越兴奋,叶宁虽然也想继续听有钱人的八卦,但她还有正事要干呢。
叶宁清了清嗓子:“老板,你这里有现成的棉被吗,我要买三床。”
顾骁是只要一床被子,不过叶宁能从兄妹两平常的衣着打扮中看出一家人的情况,顾家奶奶的棉被不能用了,兄妹两的被子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来都来了,索性就一下子全备齐。
老板有些为难:“哟,现成的没有,不过正好有个客人定了三床被子,一个多星期了都还没来拿,一米八的,你要是急用的话先拿走,我等会儿给他重做。”
有现成的棉被省了等的时间,叶宁自然是愿意的:“行,我都要了,还有你这被套我也买六套。”
棉絮店也卖床单和被套,不过是那种样式老土的大花棉被,这样的款式叶宁只在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见他们用过。
不过样式老有样式老的好处,这花花绿绿的被单一看就是上个世纪的流行款式,这会儿拿去给顾家人用再合适不过了。
叶宁这话一出,棉絮店的老板就更高兴了,他这店里的床单是他媳妇儿自己做的,因为棉布的样式不好看,一年也卖不出两套,今天一卖就是六套,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替叶宁把棉被捆好后,老板又拿起杆子给叶宁取挂在墙上的床单和被套:“这些被套虽然款式土,但是质量可不差,正宗的老粗布,结实耐用,我给你算便宜一点,九十块钱一套。”
这个价格一出,叶宁不由得愣了愣,马玉书是个注重生活品质的,家里用的床品都是买的好的,叶宁现在用的就是真丝床品,和动辄几千块一套的真丝四件套一比,眼前的这些床单绝对称得上是物美价廉了。
看着老板挂在墙上的这些床单被罩,听着他吐槽玩意儿一年也卖不出两床,偏偏家里的败家媳妇儿前几年图便宜,一下子买了一大批布做了一百多套,也不知道要卖到猴年马月去了。
想到顾骁那边布料的短缺,叶宁心中也有了主意:“老板,你要是再便宜一点,这些床单和被罩我都给你包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