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么,小威廉?我看到的是烟草吗?别告诉我你有烟瘾啊?
——没有,牧师。我不吸烟。
——谢天谢地。可是,请告诉我,你为什么带这样一个罐子呢?
——用来放我的收藏品。
——哎哟,收藏品啊!哎,我可喜欢收藏品了。我能看一下吗?
小男孩从包里拿出罐子,他虽然很乐意分享手电筒和书,却明显不乐意展示自己的收藏品。
牧师再次怀疑,小威廉是否像他表面看起来那么天真。然而,约翰牧师顺着男孩的目光看向货运车厢坑坑洼洼、布满灰尘的地面,他意识到小男孩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觉得地面太脏。
约翰承认,对精美瓷器或珍稀手稿的收藏家而言,挑剔摆放珍贵藏品的地方是非常自然的。可若是金属货币,想必什么地方都差不多。毕竟,一枚正常的硬币终其一生可能会从富豪的保险箱落入乞丐的手掌,再回到保险箱,如此反反复复。它会出现在牌桌和供盘上,会被爱国者藏进靴子带上战场,也会掉进年轻女子闺房的丝绒软垫中。噢,一枚正常的硬币会环游地球,也会航行七海。
完全没必要这么挑三拣四。这些硬币铺在货运车厢的地面,就跟在造币厂被铸造出来那天一样,随时可以实现自身的使命。小男孩需要的只是一点点鼓励。
——来,约翰牧师说,我来帮你。
可当约翰牧师伸出手,小男孩——他的双手依然抓着罐子,眼睛盯着地面——却向后一拉。
由于条件反射,小男孩突然后拉的动作让牧师往前一扑。
现在,他们两人都抓着罐子。
小男孩将罐子拉向自己的胸口,表现出了一种几乎令人钦佩的决心,但孩子的力气哪比得上大人的力气,罐子不一会儿就被牧师拽走了。约翰用右手将罐子拿到身侧,用左手抵住小男孩的胸口,不让他动弹。
——小心点,威廉,他警告道。
可结果证明,他没必要这么做。因为小男孩不再试图夺回罐子或里面的东西。他仿佛被主的灵附身,不停摇头,说着语无伦次的话,似乎对周遭环境失去了意识。他将帆布包紧紧贴着大腿,明显焦躁不安,却也显得克制。
——现在,约翰牧师心满意足地说,让我们看看里面是什么。
他掀开盖子,倒出里面的东西。罐子晃动时发出的是丁零当啷的悦耳声响,而里面的东西落在坚硬木地板上的动静让人想起的却是老虎机中彩吐钱的声响。约翰牧师用指尖轻轻将硬币在地上铺开。至少有四十枚,全是一美元银币。
——赞美主啊,约翰牧师说。
因为将这笔厚礼送到他手上一定是神的旨意。
他飞快地扫了一眼威廉,高兴地发现小男孩依然处于自我克制的状态。这让约翰可以一心一意端详这笔横财。他捡起一枚银币,斜着举向从舱口照射进来的冉冉晨光。
——1886,牧师轻声说。
他从硬币堆中迅速捡起另一枚,然后一枚接着一枚。1898,1905,1909,1912,1882!
约翰牧师看着小男孩,露出全新的赞赏之情,因为小男孩将罐子里的东西称作收藏品不是信口开河。这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小男孩的积蓄。这是一份耐心收集的铸造于不同年份的美国银币样本——其中一些的价值可能不止一美元。也许远远超过一美元。
谁知道这一小堆东西值多少钱呢?
约翰牧师不知道,这是肯定的。可一到纽约,他就能轻轻松松找到答案。第四十七街[5]的犹太人肯定知道它们的价值,可能也愿意买下它们。不过,很难相信他们会给他一个公道的价钱。也许那里会有关于硬币价值的资料。对,没错。收藏家喜欢收藏的物品价值几何,总会有相关资料的。幸运的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主馆就在犹太人的生意场所附近。
一直反反复复默念一个词的小男孩开始提高嗓音。
——放轻松,约翰牧师责备道。
约翰牧师看着这个小男孩——腿上搁着帆布包,在原地摇来晃去,远离家乡,饥肠辘辘,还走错了方向——他的心里涌起一股基督徒的同情。在片刻的兴奋中,他曾想象是上帝将小男孩派到他的身边。可万一是反过来呢?万一是上帝将他派到男孩的身边呢?不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他对罪人宁可杀死也不拯救,而是基督的上帝。甚至是基督本人,他向我们保证,无论我们多么频繁地误入歧途,只要重新踏上美德之路,我们都能觅得宽恕,甚至是救赎。
也许他注定是来帮助小男孩卖掉收藏品的。把他安全地带去纽约,替他跟犹太人讨价还价,确保他不会被占便宜。然后,约翰会带他去宾夕法尼亚州车站,把他送上去加利福尼亚州的火车。作为交换,约翰只会要一些象征性的报酬。也许百分之十[6]吧。而站在车站高耸的天花板下,在周围路人的簇拥之下,小男孩会坚持平分这笔意外之财!
约翰牧师想到这里笑开了。
可要是小男孩变卦了呢?
要是在第四十七街的某家店里,他突然反对出售自己的收藏品呢。要是他把罐子紧紧捂在胸口,就像现在紧紧捂着帆布包一样,向任何愿意聆听之人宣称这些硬币是他的呢。噢,犹太人该多喜欢这场热闹啊!他们会瞅准机会报警,指着约翰牧师,让人把他拖走。
不。如果上帝插手了,那也是把小男孩派到他的身边,而不是反过来。
他看着威廉,几乎同情地摇摇头。
在这么做的时候,约翰牧师不禁注意到小男孩将帆布包捂得有多紧。他把包抵住胸口,用双臂搂住,蜷起膝盖,垂下下巴,像是不想让人看见似的。
——告诉我,威廉。你的包里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