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天宫”指挥中心,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无数代表在轨航天器的光点按照预定的轨道参数缓缓移动,如同一条条井然有序的星河。值班人员各司其职,大厅内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和偶尔响起的键盘敲击声,一切如常。突然,位于第三排的深空态势监控席位上,刺耳的优先级警报毫无征兆地响起!“报告!”年轻的操作员林雪的声音瞬间绷紧,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愕,“检测到大规模异常轨道机动!目标……目标是a-7至a-294区域,‘星链’二代卫星集群!”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主屏幕。只见那片代表美国spacex公司第二代“星链”卫星的、原本均匀散布在近地轨道的密集光点群,此刻正像被无形之手搅动的蚁群,开始违反常规的轨道保持模式,进行同步的、精确的变轨机动。“具体参数!”值班主任陈锋大校快步走到林雪身后,眉头紧锁。“目标集群共128颗卫星,正在同步提升轨道高度约50公里,并伴随经度漂移修正……计算显示……”林雪快速操作着控制台,调出轨迹预测模型,声音愈发凝重,“……他们的新轨道参数形成的包围圈,将在2小时34分钟后,完成对位于地球静止轨道我方‘鹊桥’系列三颗重型数据中继卫星的常态化、近距离、多角度环绕态势!”大厅内一片死寂。“鹊桥”卫星,是中国覆盖全球、尤其是深空探测任务的生命线,承担着“天宫”空间站、“广寒宫”月球基地以及所有深空探测器与地球之间超过90的数据传输任务。一旦被破坏或干扰,中国的太空活动将瞬间陷入半瘫痪状态。这绝不是商业行为能解释的。如此大规模、高精度的协同变轨,必然经过长期策划和精确计算,其军事意图昭然若揭——这是一种不携带武器、却极具挑衅性的前沿部署和战略威慑。用上百颗卫星对你最关键的太空资产进行“贴脸”监视,随时可以发动电子压制、碰撞威胁甚至动能攻击。“立刻启动一级响应!向‘鹊桥’卫星注入规避机动指令,提升自卫警戒级别!”陈锋大校迅速下令,但他知道,在对方未开火的情况下,己方大规模的主动规避反而可能被视为挑衅,且会严重影响“鹊桥”的正常通信服务。“向最高指挥部和外交部发送紧急报告,加密等级‘绝密-流星’。”“命令‘巡天’号空间望远镜和所有地面测控站,持续监控‘星链’集群动向,分析其潜在威胁模式!”命令一道道下达,指挥中心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大屏幕上,代表异常“星链”卫星的光点正如同缓慢合拢的绞索,一点点收紧对“鹊桥”卫星的包围。那种无声的、冰冷的压迫感,比直接的炮火威胁更令人窒息。陈锋大校凝视着屏幕,深吸一口气,对身边的参谋长低声道:“这是试探,也是宣示。他们想告诉我们,在近地轨道,他们拥有数量和部署上的绝对优势。‘星链’……已经从所谓的‘全球互联网’变成了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拿起加密通讯器,接通了最高统帅部的专线:“首长,‘星链’已亮出獠牙。请求授权启动‘金乌’防御体系轨道响应预案。重复,‘星链’已亮出獠牙。”星链的疑云,不再是猜测。它已化为实质性的威胁,笼罩在中国太空资产的上空,也为本就暗流涌动的太空格局,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新一轮的太空博弈,以这种极其阴险的方式,拉开了序幕。:()南天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