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中国服务经济报告 > 2018 下半场中的价值和真实(第2页)

2018 下半场中的价值和真实(第2页)

这不,直播带货兴起,抖音凭借高转化率与便宜的流量激发了淘宝极大的兴趣。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果断出手,建立起了合作共赢模式。字节跳动提供内容完成用户导流,阿里巴巴负责电商供应链,两大平台的合作顺应了内容电商化与电商内容化的大趋势,更开启了大平台之间的竞合阶段。

在互联网服务的这条路上,基础设施和服务形式正在不断创新、不断完备。前辈可鉴、后辈来追,这些开创者和后来者正携手将互联网带入下半场。互联网平台之间将进行更广泛的协同、合作和竞争。

从新零售到新供给

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服务业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新兴,另一种是传统。它们曾互助、颠覆、竞争、对抗,但最终走向融合。电商之于商超,“宝宝们”之于银行莫不如此。此时它们从降维打击到握手言和,从此紧密相连。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提出“五个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一时霸屏互联网。很多人表示过于花哨,看不懂。然而,这些超前性的提法表达出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对于传统业态重新塑造的可能性,火热的新经济大都来源于此,实践从业者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新零售概念提出不久,阿里巴巴很快就打造出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京东的7FRESH紧跟其后,它们试图将超市和餐饮融合在一起,紧接着无人超市、无人货架出现一拨地推热潮。巨头们都在打造着各自的新零售样本,并提出了智慧零售、无界零售等概念来表达对新一轮零售革命的热情。在本质上,不过都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将门店进行数字化改造,从线上下单、支付到线下体验、物流完成一轮闭环。这场零售的争夺已经不是电商引流的入口之争,比拼的是供应链、跨界整合和增强用户体验的能力,已然超出了传统零售的边界。

在新零售的布局中,饱经摧残的实体门店不再一无是处,摇身变成了“最后一公里”这个关键环节上的优质资产。它们发挥遍布各地、最能贴近客户的终端触达优势,完成体验、销售和物流配送的多重角色,成为巨头们争相抢夺或者联合的对象。阿里巴巴牵手高鑫零售、混改百联、私有化银泰百货,以“人、货、场”三个维度重构传统零售的存在方式;京东牵手永辉,与沃尔玛达成战略合作,实施供应链体系和物流能力的强强联合,提供到家服务。一直在规模扩张主航道上的苏宁宣布,到2020年要达到2万家门店,并形成“两大两小多专”(2)零售业态群,覆盖从一、二线城市到三至六线市场和乡镇的纵深布局。

2018年伴随着一句“迟到的正义依然无比珍贵”,物美的领头人张文中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这一年9月,网上一则消息宣布物美首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似乎是在将物美拉回到主航道上。其实早在2002年,这份榜单发布的第一年,物美就位列其中。回归的张文中带领着物美,和昔日的竞争对手一样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店铺体系,多点App冲进了新一轮的赛道中。

曾经让哎呀呀遍布大街小巷的叶国富,又利用五年的时间打造出另一个零售实体店——名创优品。2018年,名创优品已经在全球开店3500家,销售额达到170亿元。

相比于哎呀呀单一的饰品,名创优品包含了更丰富的品类,从生活百货到数码配件不一而足。名创优品延续了哎呀呀的风格和操作手法,从产品出发,整合从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到终端的供应链,以“三高三低”,即高颜值、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导向,让消费者以合理的价格买到称心实惠的产品。名创优品以“10元店”著称,常被冠以“无印良品、优衣库眼中可怕的对手”的名号。

叶国富于2013年创立名创优品,此后这些年,正是电商对实体店碾轧最激烈,传统零售在关店潮中哀鸿遍野的阶段。名创优品逆势崛起并获得了快速增长,这让叶国富有底气直言“线上电商的作用不值一提”,谈到马云和王健林的世纪赌约,称“始终不会做线上”,甚至还公开叫板马云,“如果实体店输了,愿替王健林出这个钱”。

叶国富革新了传统零售渠道的陈旧与沉重,改变了过去品牌商对价格的贪婪控制,缩短了工厂到店铺的环节,拉近了消费者与生产端的距离。名创优品模式因此被树立为零售实体店的典范。

但进入2018年后,名创优品增长出现迟缓,实体门店面临触顶。叶国富快速掉转船头加紧电商布局,与线上渠道展开合作。从6月到8月,名创优品线上订单增加了540%,总的GMV增长了510%。第三方平台跑出的数据让叶国富看到了绝对值得一提的电商作用。

零售的本质就是在于“触达”,全渠道已经成为标配,谁都逃不过。新兴与传统、线上和线下的边界日渐模糊,它们正携手一起推动着中国进入零售新时代。

在消费互联遍地开花,产业互联已经悄然崛起的时代,巨头们将“战火”引向了生产制造环节,这也是马云提出的五新之一的新制造,即用数据手段,实现制造的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这场反向定制的布局中,互联网大厂们都成绩不俗。

网易严选已经小有成就,此时正联合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众多国际大牌代工厂,倡导着“更好的品质和更低的价格”,硬生生地在阿里和京东占领多年的“长尾市场”中,切出了一块中产崛起的“新头部”。

阿里从数据优势出发,扶持原创设计师品牌,以C2M引导制造,对工厂进行数字化改造,在深圳东莞的数码3C、中山的小家电、浙江诸暨的袜业中,打造出了一个个爆款。在这种新制造的模式下,阿里曾在三天时间卖光了29万份高品质电动牙刷。

以用户拼团起家的拼多多,此时也推出“新品牌计划”扶持1000家“拼工厂”品牌升级。京东2018年年底推出的699元的王茅酒,首发2万瓶珍藏版,瞬间被抢购一空。

早早O2O双线布局,坐拥庞大线下终端的苏宁正向所有商家开放数据、激励政策和流量支持,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消费数据、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

互联网巨头们从消费端出发,用数字化工厂打造出来的“源头好货”,正带领着中国制造业摆脱低价低品的印象,走向优质平价的新国货。

这是一种新的供给方式和新的零售方式,也带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从生产到流通,从工厂到顾客的这整条产业链上,参与者的话语权正在发生变化。品牌商对终端消费者的掌握能力、对于价格的控制能力日渐式微。那些距离消费者更近,能够协同设计、物流和交易等全供应链能力的平台巨头正在接棒。

2018年8月31日,世界上首部电子商务领域的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出台,这部关系到亿万消费者“买买买”的法律,历时五年,经历三次公开征求意见、四次审议及修改才得以问世。其中,电商平台对于平台经营者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连带责任”显然遭到了电商平台的反对,“相应的补充责任”又似乎太轻,最终在各方利益博弈的平衡中选择了“相应责任”。

自此,平台更加当仁不让地成了零售的主体力量。它或是从电商壮大,或是从实体连锁触网而来。它们都携带庞大的消费群体,推动着零售业的竞争升高维度。单纯的进销差价模式很快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将是包含了品牌推广、产品定制、物流供应链、数据挖掘,甚至于资金增值和管理等多维度的价值创造体系。

资产新规下的各归其位

在另一场新老业态的恩怨中,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2017年的夏天,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最大的四家商业银行和四家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展开了集体合作。建行与阿里签署合作协议,打通信用体系;工行和京东启动金融业务合作;农行和百度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中行和腾讯打造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中农工建和BATJ,头部力量们正在探索“金融+科技”的范式。

究其根本,传统商业银行在“三重门”中饱受煎熬,占比60%左右的公司贷仍旧以息差模式为主导,吞噬制造业利润的质疑声未曾减弱。随着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债权模式的公司贷款将逐渐被撼动。零售业务中个人房贷占大头,受政策制约显著。小额、分散、高频的消费贷显然是可以奋力一搏的蓝海。2018年招商银行的净利润超过交通银行,这让人们对零售型银行的前景充满期待。以科技和数据武装公司业务、拓展零售业务成为银行转型的必备良药,但几年尝试下来终不得法,亟须外部力量的破局。

BATJ互联网金融巨头,对信息技术的积累,对开放、共享等互联网精神的实践,以及微信和支付宝所拥有的10亿级客户背后庞大的消费场景,都是传统银行转型的重要支撑,但自身却在资源、规模、政策支持和客户源等层面存在较大的短板。

于是,银行和“宝宝们”的争吵似乎还未消散,传统金融与新兴科技的联合已经到来。

与此同时,金融的政策层面迎来了史上最严厉的整顿,三大攻坚战之首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祭出了撒手锏——资管新规,确保金融的发展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在携手向前中要不断纠正和完善自我。

过去几年,虽然监管不断加强,但影子银行的发展并未放慢脚步,这是在层层嵌套中,资本逐利的天然结果。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国内资产管理业务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公募基金、基金公司专户(含子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期货公司在内的资产管理业务,总计109。35万亿元,抛开重复计算的部分,影子银行也能达到60万亿元左右。

资管新规措辞严厉,针对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影子银行展开了一揽子的风控措施。

“按照产品类型统一监管标准,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严格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要求,禁止资金池,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分类统一负债和分级杠杆要求,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

此文一出,业界震动。

微观层面关系到万千家金融机构未来的生存转型之道,以及数量更为庞大的金融民工的年终奖能拿多少;中观层面关系到百万亿元规模的资管行业如何进退;更为重要的是,这百万亿元资产管理计划背后的实业关联以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宏观层面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都在人们关心的范围之内。

随后,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相继出台了配套指引,百万亿元资产将被逐一清理整顿,表外转表内,整个资管行业开始了艰难的转型。连环效应之下,股市爆仓,很多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让出,甚至还引发了民营经济离场论,让人心生彷徨。好在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民营企业作为自己人,要和国有企业一道肩负起“培育全球竞争力,走向世界一流”的重任,才算让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

资管新规拉开了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标准的序幕。组织层面也做好了准备。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落地,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上收银保监会政策制定及审慎监管职责,银保监会专注于提高监管专业性。前一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如此,一委一行“两会”的全新金融监管体系正式形成。历经金融七年“混业”经营后,中国迎来了金融大监管的时代。

在资管新规的强势效应中,在金融领域杀红了眼的互联网公司不再高喊“颠覆传统金融”,开始强调“不做金融,只做科技”。

2018年6月,手握多张金融牌照的蚂蚁金服宣布未来重心将由支付及消费金融转向技术服务,目标是技术服务占收入比重由2017年的34%升至65%。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