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哥这狗认为在训你啊txt全文免费阅读 > 第397章 猪都饿瘦了(第1页)

第397章 猪都饿瘦了(第1页)

本来直播间很多观众只是单纯的看热闹,认为主播即便能力很厉害,还真的有些神,但帮不到他们。

但听说主播连植物和牲畜都可以看,这一下等于让他们找到了相当方便联系的网上专家啊。

知道有些专业的专。。。

风在戈壁滩上盘旋了整整一夜,像一只不肯离去的魂灵。陈星遥睡得很浅,帐篷外的沙粒敲打着帆布,发出细碎而持续的声响,仿佛有人在远处轻轻拍打黑板。她睁开眼,望着帐篷顶模糊的经纬线,耳边忽然浮起一段旋律??不是歌,也不是诵读,而是一种介于呼吸与低语之间的声音,像是从地底渗出,又像是自天空垂落。

她坐起身,没惊动同帐篷的科研队员,轻手轻脚地掀开帘子走了出去。天还未亮,星辰如钉,密密麻麻地缀在墨蓝天幕上。远处,那块刚出土的石碑静静立着,在月光下泛着冷白的光泽。她一步步走过去,脚步很轻,却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某种节拍上。

当她的指尖再次触碰到“叶知秋”三个字时,风停了。

世界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连仪器的蜂鸣都消失了。紧接着,她的耳中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温和、坚定,带着南疆特有的柔缓尾音:“你来了。”

陈星遥没有惊讶,只是点点头:“您等我很久了吗?”

“等了几十年。”那声音说,“但你不迟。你是‘听者’,是最后一个能同时听见风和人的孩子。”

“我不懂什么叫‘听者’。”女孩低声说。

“听得见沉默的人,才是真正的听者。”声音缓缓道,“大多数人只听得到声音,而你,能听见声音背后的空隙??那是记忆留下的回响。就像沙落下后,风还在唱。”

陈星遥闭上眼,眼前浮现出梦中的画面:枯树扎根于无边沙海,枝干扭曲向上,每一片叶子都在颤动,每一根细线都在传递话语。她看见无数人站在废墟里读书,有人咳嗽着背《滕王阁序》,有人用粉笔在墙上写算式,还有人在雪夜里抱着破旧收音机,一遍遍播放早已失传的广播课。

“他们……都死了吗?”她问。

“身体死了。”那个声音答,“可他们的声音活了下来,藏在沙里、风里、铜匣里、孩子的梦里。只要有人愿意听,他们就还在讲课。”

话音未落,地面微微震颤。李念从帐篷冲出来,手里紧握频谱仪,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组前所未有的数据流:**主频率仍为7。83Hz,但出现了连续分形结构的嵌套波群,时间间隔精确到毫秒级,符合人类神经突触放电模式**。

“这不是自然共振……”她喃喃道,“这是意识级别的信号编码。”

她快步走到陈星遥身边,正要开口,却发现女孩的眼角有泪滑落,嘴唇微动,似乎在回应什么她听不见的对话。

“星遥!”她轻声唤道。

女孩缓缓转头,眼神清明却又陌生:“她说,K-44。7°不是终点,而是中转站。下面还有更深的地方,埋着‘声音的种子’。”

“什么种子?”

“能让所有人听见彼此的种子。”陈星遥指向石碑底部一处未被清理干净的刻痕。李念蹲下身,用手电仔细照去,发现那是一串极小的符号,排列成环形,中间嵌着一个熟悉的图案??双螺旋。

她猛地想起敦煌铁箱内壁的纹路,以及铜匣复制品上的标记。这不仅是Ω链的标识,更是一种坐标系统。她立刻联系林小满,将图像传回北京总部进行拓扑解析。

三小时后,回复抵达:**该符号群属于“归音计划”三级加密协议,解码结果为一组地理参数,指向地下约187米处存在封闭腔体,内部检测到微弱电磁场活动,疑似人工构造物**。

“十八层楼深?”一名地质工程师皱眉,“这不可能。这一带的地层结构根本不支持如此深度的人工挖掘,而且从未有过相关工程记录。”

“但他们做到了。”李念盯着屏幕上的三维建模图,“在六十年代末,一群被流放的知识分子,用最原始的工具,在沙漠之下凿出了一个‘记忆保险库’。”

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没有机械,没有图纸,甚至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但他们有信念,有知识,还有一支由教师、工程师、音乐家组成的隐秘网络。他们在夜间施工,白天伪装成放牧或拾柴,一铲一镐,耗时两年七个月,终于打通了这条通往地心的记忆隧道。

李念组织了一支精简勘探队,携带便携式钻探设备与声学传感器,开始向目标深度进发。过程异常艰难,岩层坚硬且富含磁性矿物,多次导致仪器失灵。直到第五天凌晨,钻头终于穿透最后一层玄武岩,进入一个直径约十五米的球形空腔。

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与金属氧化的气味。中央摆放着一台锈迹斑斑的装置,外形类似老式录音塔,由九个同心圆环组成,每个环上镶嵌着不同材质的晶体??石英、云母、黑曜石,甚至一小块陨铁。环心处悬浮着一颗核桃大小的黑色球体,表面光滑如镜,正以极其缓慢的节奏脉动,每一次收缩都释放出微弱的蓝光。

“这是……Ω核心?”林小满通过远程连线惊呼,“理论上它只存在于数学模型中,没想到真的被制造出来了!”

周文昭的声音随即接入:“立即启动隔离防护。根据《觉醒》报告推测,Ω核心并非存储介质,而是‘共情放大器’。它能将个体的情感波动转化为可传播的声波能量,并通过舒曼共振频率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换句话说……它把人类的集体记忆变成了地球本身的一部分。”

李念戴上防静电手套,小心翼翼靠近装置。在底座铭牌上,她看到了一行手刻小字:

>**“献给所有无法发声的人。愿风替你们说话。”**

>

>??叶知秋,1968。10。3

她的手指颤抖着抚过那行字,忽然察觉到底座侧面还有一个隐蔽抽屉。拉开后,里面是一卷胶片盒,标签上写着:“最终课程?仅限听者开启”。

她不敢贸然播放,而是将其密封带回营地。当晚,她在临时实验室用修复级投影仪缓缓展开胶片。画面斑驳晃动,却清晰呈现出一间土坯教室的内部景象。阳光透过裂缝洒进来,照亮飞扬的尘埃。讲台上站着叶知秋,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胸前别着那枚银镯。

她微笑着看向镜头,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的到来。

“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归音计划’成功了。”她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革命者。我只是一个老师,坚信教育不该被恐惧斩断。”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