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苦笑浮现在他唇边,现实的讽刺感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顾言的车停在一栋独栋别墅前。宽敞的院子里,几株修剪整齐的树木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阴影。
“到了,”顾言熄火,转头看向林若曦,“要我送你到门口吗?”
林若曦摇头,“不用了,这里就好。”她解开安全带,手放在车门把手上,却没有立即打开。“谢谢你送我回来,顾言。”
“若曦,”顾言轻唤她的名字,手轻轻复上她的,“刚才和你说的,我是认真的。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尊重。”
林若曦抽回手,深吸一口气。“我需要时间思考,”她低声说,“这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我知道,”顾言点头,“但请记住,这不是一场意外或错误。那是我们都想要的。”
林若曦没有回应,只是打开车门,迅速下车。她没有回头,直接走向家门。顾言注视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内,才缓缓发动车子离开。
进入空荡荡的家,林若曦直接靠在门上,闭上眼睛。
房子里那种熟悉的静谧此刻显得格外压抑。
她脱下鞋子,轻手轻脚地上楼,仿佛害怕惊醒某个不存在的人。
浴室里,热水冲刷着她的身体,但那种罪恶感却无法洗去。
镜子中的自己看起来既陌生又熟悉——眼中闪烁着一种久违的光彩,嘴角却下垂着,满是愧疚。
换好睡衣,林若曦坐在床边,翻到周明远的位置拿起二人合照的相框,她的手指轻轻抚过丈夫的脸,心中百感交集。
“我做了什么?”她轻声自问,声音在空荡的卧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几天后的周末,周绮珊从学校回到家。趁母亲去超市购物的空档,她溜进林若曦的书房,想找些资料完成学校的艺术作业。
“妈妈肯定不会介意我借用一下她的艺术书籍,”周绮珊自言自语,翻阅着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
当她从一本厚重的艺术史中抽出一本样式不同的摄影集时,一张小纸条从书页间滑落。
周绮珊弯腰捡起,本想随手塞回,却被上面的字迹吸引了注意力。
“每当我拍下一张照片,都在思考如何捕捉你眼中的光芒。那种光芒让我无法自拔。期待下次私下讨论。——顾”
周绮珊反复读了几遍,困惑地皱起眉头。
她翻开摄影集,在扉页看到了签名:顾言。
这不是母亲工作上的普通往来,字条中暧昧的语气太过明显。
她听到前门开锁的声音,迅速将便条塞回摄影集,放回原处,若无其事地拿了几本艺术教材离开书房。
“绮珊,来帮妈妈一起准备晚餐吧!”林若曦的声音从楼下传来。
“来了!”周绮珊应道,心中却有个疑问在盘旋:母亲和那位摄影师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而在学校里,李明轩打开电脑,盯着屏幕上的论文初稿。
标题《当代艺术中的伦理边界与突破》刺痛了他的眼睛。
在经历了那个夜晚的所见后,这个题目突然变得如此具有讽刺意味。
他删掉了大半内容,重新打了一个标题:《表象与实质:艺术家的双重生活》。
他知道,下周与林若曦的论文指导会面将会变得异常尴尬。
但某种程度上,他也隐约感到,自己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视角,一种能够穿透表象、洞察人性复杂性的视角。
这或许正是成为一名真正艺术批评家所需要的。
雨后的城市,看似被洗刷得干净明亮,实则暗流涌动,一场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