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陈志均的父亲陈明远曾向东州市钢厂的厂长保证,这次提供的水果不仅量足。
而且包装精美,让工人们感受到降温费的价值提升,也让厂长脸上有光。
这看似简单的人情世故,现在却因为塑包袋的问题变得棘手起来。
如果找不到塑包袋,难道要徒手分发水果给工人?这听起来太荒谬了。陈志均感到一阵焦虑。
“我也没熟人,但我们先去趟塑包厂看看吧,总会有办法的。”陈建国微笑道,似乎并不担心这个问题。
对他来说,不认识人就用不认识人的方法解决,只是过程可能复杂一些罢了。
在任何时代,经济都是核心竞争力。只要把钱摆到桌上,就没有拿不到的货。更何况这只是一个略带灰色的简单交易。
“啥?就这样去?”陈志均捏紧了陈建国的肩膀,额头上已见汗珠:
“建国,这不是闹着玩的,我爸已经跟厂长拍胸脯保证了,要是办不成,我在厂里还怎么抬头做人!”
陈志均的想法较为传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从未离开过家乡,甚至没去过省会江泉市,他的思维模式因此受到限制。
“陈哥,我真的不认识人,但到了那里再想办法也不迟,我们还有时间考虑对策。”陈建国安慰道。
“你这小子,真不靠谱。”
陈志均坐在后面,听到陈建国的话后愈发着急,身体不安地晃动着。
“好了,陈哥,急也没用,咱们去了再说。”陈建国加快了自行车的速度,国道虽路况不佳,坑洼不平,但路上车辆稀少,只有几辆马车和拖拉机缓缓行驶。
偶尔可见的大巴车也为他们的旅程增添了一抹风景。陈建国可以放心加速骑行。
一路上,陈志均不停地抱怨,而陈建国则选择沉默,任由他说。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吕进市的塑包厂。
在那扇锈迹斑斑的蓝色铁门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塑包厂”三个大字。
门不宽,仅能容一人一车通过,地面由红砖铺就,却因岁月侵蚀变得坑洼不平。这里与东州市钢厂相比,显得简陋得多,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陈哥,我们到了。”陈建国轻声说道,转头看向身边的陈志均。
陈志均皱了皱眉,“接下来怎么进去呢?”
“骑进去吧。”陈建国笑着回答,随后启动摩托车缓缓驶向门口。
就在他们推开铁门的一瞬间,从旁边的小屋传来一声严厉的喝问:“站住!你们找谁?”
话音未落,一个身形弯曲的老者急匆匆地从小屋里走了出来。
“我们要见你们的厂长,事情紧急,请问他在哪里?”陈建国语气坚定地说,眉头微蹙。
他穿着一件米色上衣,脚蹬一双布鞋,尽管脸颊通红,但整体形象给人一种严肃的印象,像是来自某个重要单位的代表。
驼背老者的声音突然变得温和而谨慎,“您是要找李厂长吗?”
担心得罪人而失去这份工作,老人小心翼翼地询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