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挺近。”
霍青山道:
“骑马过去也不会很远。”
林晓已经快要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了,她还没去过雪山呢!
说走就走,他们下山了霍青山就准备去雪山的事了,先让几个人做前锋去探路,最好再请两个导游,以免雪山危险。
林晓佩服霍青山的雷厉风行,霍青山笑道:
“雪山肯定很冷,不早点去只怕要等到明年才能行了。”
他想做的事越快做到越好。
要收拾行李的话得先回绵州城一趟,要去雪山从那儿走更好。
他们把地址留给了李言,并表示:
“要是有事,可以随时找我们。”
他们很快回了绵州城,算下来在巴凉县住了也不到半月,但是日子漫长好像过了一个月之久。
那儿的百姓无非采药种着薄田,又或者放了几头羊为生,日子清贫素日里和外界往来很少。
霍青山想过,如果要巴凉县地方人民过得好,无非是让他们有立命安生的方法。
李言已经在努力了,比如多开垦土地,伐木盖屋子,多种果树等等。
可是林晓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现代为了脱贫做了那么多工作,古代的脱贫工作只会更难才对。
霍青山笑着解释:
“不患寡而患不均,李言这个法子乍一看好,但是时间略长,百姓便有意见。”
林晓想也是,伐木给百姓盖房子,这家的大了那家的小了,便会有人不满意,而且今朝有了房子,明天就会要别的。
人是永远不会知足的。
而种果树发展经济嘛,这果子没有现代交通的情况下只能卖给附近的县城,古代这种情况大家的购买力不会太大,到时候产量消耗量变化不大,产量却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那就会出现滞销的情况。
那吃亏的还是辛苦的种树人。
霍青山便考起林晓来:
“你觉得可以有什么办法帮助巴凉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