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堂堂一个帝婿驸马爷,怎么有脸说出这话的啊?
不过话说到这儿,曾秉正也算是看明白了。
这位驸马爷创办那大明新报,竟然是想要开启民智!
老朱陛下到底在想什么,这不是自己给自己的江山掘墓吗?
“驸马爷,此言大缪!”
“百姓淳朴耕田种地自给自足,不四处流离,不胡乱迁徙,这是王朝稳定的前提,更是王朝长治久安的基础!”
“而读书人读书习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晓大义明辨是非,所以可入朝为官,可为天子牧民!”
“倘若天下百姓如读书人这般开启民智,他们将会不满于当前现状,欲望如杂草般蔓延生长,届时何人还愿意辛苦劳作?”
“驸马爷,心如欲壑,后土难填,一旦开了这道口子,只怕我大明江山不稳啊!”
这番言辞恳切的话语,如果落到他人耳中,只怕会觉得是金玉良言。
然而李祺是后世进步青年,听到这话只是觉得可笑无比,甚至觉得很是讽刺。
动用一些愚民政策,塑造信息壁垒,强行把百姓子民禁锢在乡野田地里面,给你们这些士绅缙绅耕田种地,生产粮食,这就是王朝长治久安的根基?
真他妈的可笑啊!
“开启民智,让百姓了解朝廷大政方针,让百姓敢于反抗剥削压迫,这就是在动摇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那你的意思是,继续保持现状,任由读书人鱼肉百姓,奴役子民,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李祺冷笑到:“曾秉正啊曾秉正,你果然是个投机分子,枉顾圣恩!”
“你还记得,方才本王问你那句话吗?你方才如何回答的?”
曾秉正一怔,但他还是朗声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圣恩无以为报,下官从不敢忘!只是。。。。。。”
“那你告诉我,你还没发迹前,大明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曾秉正一惊,不知该如何回答。
他还没发迹之前,任淮安府海州儒学正一职。
这学正秩正九品,是基层儒学官员编制之一,隶属于国子监,在官学里面任职。
曾秉正在这个位置上面干了三四年,自然了解底层百姓的艰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