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让自己的流派压过其他流派。
后世的儒生们拼命将先贤之说,注解自己流派的理念。
以至于舌辩杀人术《论语》,硬生生被曲解为牵强附会的仁义道德说。
而堂堂武儒兼备的《猛子》,亦被那些儒生强行改成了《萌子》,主打的就是一个抽象。
至此儒门彻底变味。
虽然后续儒门又诞生了不少半圣级别人物,但终究没能将原本战斗力彪悍,堪称凶残的儒门扭转过来。
至于如今的儒门。
其实和早古年间最初的儒门,已经完全搭不上边了。
甚至,其核心理念都已经南辕北辙。
就像儒生们供奉的至圣先师仲丘,在儒生们口中,仲丘贤良道德,仁义无双。
但实则,这位仲老夫子却是个睚眦必报,凶残无比的恐怖人物。
仲老夫子一生,光被他言辞喷杀的人,就多达三位数。
可想而知,仲老夫子又怎会是什么贤良道德?
柯舆也不差,虽舌辩方面不如仲丘,但却更为暴力。
此君动辄喜欢抡拳头,在七皇末期的时候,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猛霸王。
如今要见佛门三僧的,却不是这几位早古儒圣。
而是后世被捧上来的儒圣。
这几位儒圣,在后世儒生心目中的地位,隐隐能直追早古三儒圣。
后世的儒学理念,基本上都源自于这几位儒圣。
其中名气最大,地位最高的姓赤,名煌。
此君在后世被称为赤子。
所谓的赤子之心,说的便是赤子的典故。
赤子给此方世界的儒学注入了“糟粕说”、“双标”、“道德绑架”等等理念。
自此之后,儒门学说变得无往而不利。
任何招惹到儒门的诸子学说,只需一句“汝之学说乃糟粕”,便能将对方打得永世无法翻身。
至于双标、道德绑架理念,更是让儒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