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有令,户部钱有望、礼部孔道仁、工部言桐,杖三百!”
声音落下。
顿时有隶属于王潮麾下的暗卫内侍,阴恻恻地扑上前,将钱有望、孔道仁、言桐三人拖入庭中,准备施以廷杖。
廷杖这玩意,在很大程度上早已沦为文官们刷声望的手段了。
自前朝大虞时起,文官。。。。。。尤其是清流们,最喜欢故意和皇帝对着干,以此激怒皇帝,被责以廷杖。
但凡被廷杖过的官员,官声立马就变得不一样了。
上至士林,下至民间。
无不会视其为铁骨铮铮的铮臣。
所以,在大虞朝,文官们就爱被廷杖刷名声。
到了大楚。
太祖、太宗、仁宗、永仁帝时期也还会。
文臣们依旧爱用廷杖来刷名声。
但,等保德帝上位后,却完全变了。
保德帝也爱廷杖官员。
但他却不会不疼不痒地给你来个杖二十、三十的。
而是动辄杖一百起步,上不封顶。
初时,那些爱刷名声的文官们还不知道保德帝的阴狠。
屡屡故意激怒保德帝,试图被罚以廷杖。
保德帝果然也如他们所愿了。
但上来就是杖一百、两百。
这他妈一两百杖下去,别说是弱鸡的文官们了,就连那些身强力壮的武将,怕都要丢掉大半条命。
文臣们自然挨不住这等变态廷杖。
要么当场一命呜呼。
要么被打得落下残疾,就此丢了官位。
众臣一看,不对啊,这么个廷杖法,就算刷到一点点名声,但换来的大多数却都是终身落个残疾,因此丢了官位,可谓得不偿失。
于是一些聪明的官员,就此熄灭了借廷杖刷声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