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谢珩的计划后,穆婉专门了解了一下?方凌,位于上京的西南方,地理?位置不错,气候也?很适合耕种,之所以?会成为流放之地,就是?因为山太多,一座连着一座。
“那边百姓多以?打猎为生,耕地较少,虽然流放过去的犯人一直在开垦荒地,但每年依旧不够吃,若没有良种,我并?不敢想这里。”这是?谢珩的原话?。
所以?只要粮食够吃,这里其实是?个宝地,而穆婉不仅有良种,还会设计优良的工具,虽然不能?让那里的百姓一夕之间就丰衣足食,但温饱绝对没有问题。
交通不便?在乱世?里反而是?最大的优点。
据谢珩说,那儿只有一条官道尚算好走,若遇风雪还容易被堵,也?难怪他说可以?自成一国。而且里面山峦沟壑极多,若真有人想不开要打这里,还没打进去就得先死一半。
所以?,她?只要把那个地方建设好,一样可以?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这个时代的人没办法,她?却是?有法子的。
穆婉骨子里的基建基因蠢蠢欲动,但这些都需要钱……她?忽然就有了动力,就先从达官贵人们那里薅一笔吧,嘿嘿。
郑次辅被释放,读书人们也?准备启程回乡。
他们抱着最坏的打算来,结果不仅救了郑次辅,还得了太后嘉奖,也?算是?不虚此行。
是?的,郑次辅被释放的当天,太后同时贴出了嘉奖告示,赞大郢读书人有风骨气节,大郢未来可期。
上京压抑紧绷的气氛一扫而空,除了少部?分心怀叵测之人,众人都十分欢喜。
而后,城东鲤跃楼的“风骨宴”在此时横空出世?,东家表示敬重各位读书人风骨义气,特设此宴为读书人践行,凡是?书生皆可免费用餐。
这规矩漏洞太过明显,当下?就有人指出,万一有人冒充读书人浑水摸鱼吃宴怎么办?
鲤跃楼掌柜却道,“我们东家说了,此宴为‘风骨宴’,有风骨者吃宴,我鲤跃楼蓬荜生辉,而其他向往如郑大人一般风骨气节者,以?此宴共勉之。”
这话?说的大气漂亮,很快就传遍了上京,读书人争相前往,不论是?郑大人气节,还是?太后嘉奖,谁都愿意沾一沾这喜气。
这些天鲤跃楼便?是?除了二楼中?晚十桌免费的践行风骨宴,一楼和三楼正常位置都人满为患。
眼看着鲤跃楼因此名声大噪,有那机灵的商人也?想了法子蹭这一波名声,比如皇商穆老爷,直言他也?敬佩大郢读书人们的风骨,不能?叫鲤跃楼东家一人独美,他也?要包下?二十桌,每日宴请的学生们算他的。
乘着风骨宴的名头,皇商穆家也?频繁被读书人和百姓提起,其他人一看,还能?这样赚名声,纷纷效仿,结果因为桌子不够,都快打起来了。
最后鲤跃楼掌柜表示二楼的风骨宴不只是?践行宴,日后但凡值得庆祝的书生宴会,比如明年科举之后的宴会,都在此处,对书生们永远免费了!
一夕之间,鲤跃楼“风骨宴”无人不知,连太后听闻,都赐下?百金,说用来嘉奖读书人。
然后达官贵人,豪商富贾纷纷付钱,鲤跃楼二楼未来一年的风骨宴都被包下?了,据说吴国舅出钱最多,书生们也?写诗感恩,众人皆大欢喜。
而鲤跃楼的东家因为没能?成功宴请众位读书人,干脆去缘墨斋定制了一套主题为“气节风骨”的文房四?宝,宣纸以?梅花为印,印中?有个“气”字;墨条身上雕竹,组成看是?个“节”字,砚台则是?万年松柏,“风”吹不倒,笔上金漆绘菊,笔端刻了“骨”字。
这一套精巧奇思,看过的人无一不喜,不过这就不是?人人都有了,只送给那天去接郑次辅的书生们。
但鲤跃楼不送,不代表他们不可以?去买啊,于是?很多读书人又涌向缘墨斋……
李三太太逛街回家,想到客满盈门的鲤跃楼和缘墨斋,再看看手中?寒碜的节礼,也?没注意到趴在床上满头大汗,呆呆发怔的儿子,抚着胸口气道,“若不是?那丧门星,这风头轮得着它鲤跃楼来出,前段日子状元楼什么宴都没有,每天也?有百两进账,那鲤跃楼和状元楼差不多大,又一桌接一桌的做菜,每天不得赚千八百两银子?”
李依宸呆呆的望着门口,语气毫无起伏的补刀,“状元楼如今怕是?每天赔几十两,加上百姓们泄愤打砸的,说不定赔了千两之多。”
李三太太更加心梗,正要说话?,李二夫人从门外进来,显然听到了他们的的对话?,冷笑道,“我就说那什么风骨宴出来的时候,状元楼也?学一学,侄媳妇趁机认个错,说不定就能?起死回生呢,你们却说已经赔了不少银子了,舍不得掏那几百两银子,还笑人家鲤跃楼是赔钱赚吆喝。”
“现在看到了吧?人一两没赔,不仅太后赏赐,就那些达官贵人们提前交的银子,怕都有十几万两了!”
李三太太脑子嗡了一下?,忽然觉得有些晕。
李二夫人还嫌不够,今年李家三房真是一刻都没消停,大房如今离不开边城,又实在不放心三房,就叫她?回来镇着,结果一回来就遇到这些破事?儿,再想到他们不惜毁了忠勇伯府的名声娶回来这么个玩意儿,李二夫人就气不打一处来,“每一桌‘风骨宴’旁边都挂着赞助人的名号,直到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二楼那十桌永远都不会空!今年是?这些书生,明年是?会试殿试!后年还有别的……”
“就是?后知后觉效仿鲤跃楼的那几个酒楼,也?趁着年底小赚了一笔!”李二夫人冷笑,“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瞎掺和,慢说她?嫁妆没人家多,就算比人家多在她?手里也?得败光了!”